首页>> 区县头条

多类盘活方式让闲置资产变“废”为宝

发布时间:2021-07-23 10:01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2019年,四川省启动了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两项改革”。这场影响深远的重大基础性改革,不仅是对行政区划的一次大调整,更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改革实践。

“盘活用好镇村公有资产”是改革实践的内容之一,亦是“后半篇”文章里激发改革内生动力的关键重点。今年3月,市财政局牵头对全市镇村公有资产展开全面清查,统计数据表明,全市镇村闲置资产共计16118宗(台、件、套),截至6月底,我市已分层分类盘活闲置资产10355宗(台、件、套)。

大竹县月华镇:“地”尽其用

2020年5月,大竹县月华镇光华社区一所闲置多年的村小终于迎来一批特殊“新生”——几辆崭新的农用拖拉机。

原来,由于光华小学的生源逐年减少,昔日书声琅琅的校园已闲置数年。“两项改革”启动后,四川省印发的《盘活用好镇村公有资产工作方案》为闲置校园指明了“发展方向”。

麻柳镇闲置空地改建为运动场地

2020年3月,光华社区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商议决定,以2万元/年的租金将该地出租给当地的醪糟企业。该企业成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最终落地在此。两个月后,教室变成了育秧中心、农机培训基地,操场成了农用拖拉机停放地。

同为村小,光华小学摇身一变成为农事服务中心,而原高峰村小学种植的玉米已有一人高。其中缘由,还要从土地“双挂钩”说起。

尽管我市在推行“5+4”的闲置资产盘活“套餐”,但仍有部分闲置资产无利用价值,无法盘活。对此,我市结合调研情况,在部分县区创新开展闲置村级资产尝试纳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模式,大竹正是试点县之一。

2004年,原高峰村并入玉皇庙村,原高峰村小学便日渐冷清。10余年来,校舍渐渐破败,墙体垮塌、房梁断裂,俨然成了一栋危楼。然而,该校所处地理位置高且偏僻,交通不便、水源不足,既不能出租,亦不能改建,这难倒了村干部。

土地“双挂钩”这一创新举措推行后,经村委会申请,该地被纳入土地“双挂钩”项目。目前,学校的4间校舍和1处操场共计3.2亩地已经全部拆除复耕,村集体将获得补偿款3.6万余元,复耕土地上的农作物长势喜人。同时,等量复耕土地将作为城乡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城镇建新,助推全县城镇化、工业化进程。

近两年,大竹县在全省盘活用好国有资产(镇级资产)“五个一批”和盘活用好村级资产“四个一批”的基础上,创新推行闲置村级资产尝试纳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模式(简称土地“双挂钩”)。目前,全县共盘活闲置资产2057宗(台、件、套),其中乡镇424宗(台、件、套),村级1633宗(台、件、套),盘活率达76.41%。

达川区麻柳镇:解决“住校生”居住问题

原大滩乡政府办公用房租给丽天牧业作办公室,年租金收入近5万元;原麻柳镇沙河村村小房屋及操场租给市第二工业园区指挥部作办公场所,年租金收入5万元;原麻柳镇双堰塘村办公用房出租给达川区交警大队麻柳三中队作办公室,年租金收入1.2万元……

村(社区)撤并工作完成后,达川区麻柳镇全面盘查闲置公有资产底数,对部分资产采取出租方式进行盘活利用,将租金收入纳入村级集体收益,用于村(社区)捐资助学、救济贫困、清扫保洁等公益事业。

同时,结合区位交通条件、场镇人气、资产现状、公共服务需求等因素,麻柳镇一部分资产被调剂或留用。“我们将闲置的法庭、政府办公楼改建为干部周转房,修建公共浴室,解决乡镇干部的居住难题。”麻柳镇党委副书记张迅说。2020年初,麻柳镇翻新一栋闲置法庭作为干部周转房,为40多名干部提供临时居所。

“刚搬进来时什么都没有,床、柜子、洗漱用品等都是我从原大滩乡搬过来的。”原大滩乡党委副书记何东笑着说,乡镇工作多且杂,为了方便群众办事,外地干部都当起了“住校生”。

像何东一样的“住校生”还不少。作为达川区最大的乡镇,麻柳镇的人口超过11万,原有村(社区)84个,“两项改革”后有村(社区)41个。撤并后,麻柳镇人民政府的办公人员一跃至159人,且九成非麻柳本地人,妥善安排干部住所成了一个重要工作。

按照省市国有资产“五个一批”的盘活方式,麻柳镇以充分利用、保障运转为原则,统筹各级各类闲置资产,通过调剂、置换、租用等方式,优先保障乡镇、场镇社区办公用房、乡镇干部周转用房需要,足额保障乡镇机构和村级组织(社区)正常运转。原葫芦乡、东兴乡、花红乡的政府办公用房分别调剂给葫芦社区、东兴社区、花红社区作办公及临时会议场所使用;保留使用原各村(社区)农家书屋、广播室,便于群众就近获得知识、信息……原来鸡肋般的闲置资产一下变成了“大宝贝”。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罗未 实习生 唐莉 文/图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