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区县头条

竹乡沃土引凤来

——大竹经开区发展综述

发布时间:2021-06-24 11:51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竹乡沃土,生机无限。

近日,记者来到大竹经开区,只见园区内热火朝天,欣欣向荣。新开工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竣工落地企业生产开足马力……目之所及,生机盎然,拼劲十足。

迎着发展的激荡风雷,踏着时代的铿锵鼓点,18年的风雨历程,大竹经开区强定力显担当,勇开拓善作为,着眼长远谋发展,创新思路解难题,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中爬坡迈坎,凝聚力量,奋力拼搏勾勒出坚定前行的清晰轨迹,为建设繁荣美丽活力大竹,在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扬帆远航一路高歌。

满城尽种梧桐树,筑巢引来凤凰栖。18年来,大竹经开区秉持“筑巢引凤、引凤筑巢”理念,高标准推进标准厂房建设。在加大政府性投入的基础上,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建成标准厂房110余万平方米,目前在建20余万平方米。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33亿元,建成干道28公里,完成“七通一平”土地储备1200余亩,基本形成园区内连外畅的交通路网,园区基础设施覆盖面积达12平方公里。

“城市建设讲究外有‘颜值’、内有‘气质’、内外兼修。自经开区成立以来,我们一直着力推动将经开区由单一工业园区向产城融合新城区转变,打造出一座产业、城市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城,切实增强经开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大竹经开区负责人告诉记者,18年来大竹经开区按照“功能完备、综合配套”的思路,加快完善经开区生产、生活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投资5000万元建成污水日处理能力10000立方米、达一级A标排放标准的园区污水处理厂,建成110KV的变电站2座,年输转能力27亿立方米的天然气集输站1座,年供气能力1.3亿立方米天然气供气站1座。总投资4000万元的政务服务中心即将竣工,在川渝合作示范园二期修建商业商住中心、休闲娱乐中心、职工宿舍中心等配套设施,不断丰富完善园区承载能力。

“我们始终以周到细致的服务亲商、以优质周全的管理安商、以便利激励的政策富商,让更多的朋友投资在大竹、满意在大竹、发展在大竹、收获在大竹。”18年来,大竹经开区为了将辖区打造成投资环境最优的发展区域,坚持贯彻“招、引、优”三字方略,扮好企业“娘家人”。

为此,他们站高谋远,三招着力:一是全力招商。大竹经开区坚定落实大竹县委、县政府“8+5+6”联动招商工作机制,组建园区自主招商小分队,开展延链招商、配套招商、要素招商、以商招商,促进同类行业、关联企业抱团入驻和集群发展。近年来,累计签约入驻项目100余个、总投资300余亿元,建成项目60余个、完成投资超80亿元。二是政策引导。积极兑现《大竹县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大竹县支持电子信息发展十五条措施》《大竹县鼓励总部经济发展实施意见》等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支持企业投资和落地投产。仅2020年,大竹经开区就兑现企业厂房租赁、装修、设备搬迁、物流运输等各类奖补资金8000余万元。三是优化服务。建立健全了“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每月调度,分管领导每周现场办公,县委督查室每月督查通报”和“县级领导挂包重点项目”工作机制,优化了项目审批流程,推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部门、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落实专人专班全程代办服务,基本实现企业落地入驻“最多跑一次”。

18年的艰苦奋斗,大竹经开区把一片荒郊打造成了全县经济发展主阵地。

18年的辛勤耕耘,大竹经开区人用智慧和担当、用心血和使命谱写出了一个个可圈可点的篇章。

目前,大竹经开区共有企业332家,手机产业7大体系已有5大体系扎根大竹经开区,逐渐形成了以天宝锦湖、维奇光电、越洋电子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川环科技、西南富士电梯为代表的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川东电缆、华润燃气、巨弘钢构为代表的能源建材产业集群,以四川瑾瑜(361°)、玉竹麻业为代表的苎麻纺织鞋服产业集群,实现了电子信息、数字产业、智能装备制造从无到有。

2020年,大竹经开区实现营业收入322.53亿元,其中100户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07.16亿元,同比增长(下同)16.88%,工业增加值49.01亿元,增长18.97%,主营业务收入199.79亿元,增长17.52%,利税总额20.6亿元。

可喜的是,2019年,大竹经开区成功创建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20年被纳入全省10个“亩均论英雄”试点园区,与重庆鱼复工业园区、重庆渝北创新经济走廊建立战略合作关系;2021年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合作共建重大项目。

厚植沃土,满园芬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竹经开区将继续胸怀“两个大局”,聚焦“两个循环”,融入“两个建设”,弘扬“大道至简、虚怀若竹”的大竹精神,紧扣大竹县“一核两带六集群”工业发展新格局这一核心定位,坚持“开明开放、服务至上、做大做强、川渝领航”的发展理念,聚力打造“两区五地”(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川渝合作先行示范区、西南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基地、西部汽车零部件配套基地、中国苎麻纺织鞋服基地、生态园区样板地、智慧园区场景应用地),加快建设川东北渝东北产业集聚新高地和开放合作新高地,以优异成绩献礼党的百年华诞。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晨


来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