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区县头条

山区变景区 景区变富区

——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中共宣汉县渡口土家族乡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1-04-16 10:17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人间四月,万物复苏,宣汉县巴山大峡谷春意盎然,游人如织。

“不好意思,房间一个月前就订完了。”民宿老板马笠洲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回应着前来询问的游客。这间位于渡口土家族乡甘溪村二组的民宿,因紧邻大象洞、桃溪谷等景点,再加上女主人朱龙美精心捯饬,静谧舒适的农家小院在游客中人气颇为火爆。看着自家红火的生意,马笠洲打心眼里高兴,他感慨,三年前返乡发展的决定是正确的。

而这,只是宣汉县渡口土家族乡脱贫攻坚万千风景线中靓丽的一道。

近年来,宣汉县渡口土家族乡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如今,山区变景区,景区变富区,当地百姓“守着青山绿水过苦日子”的生活一去不复返。

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大会上,中共宣汉县渡口土家族乡委员会凭借这份优秀的答卷,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找准脱贫路子

把稳脱贫“方向盘”

渡口土家族乡,位于宣汉县东北部山区,地处巴山大峡谷核心区域,属喀斯特地貌,海拔落差大,不利于传统种植业发展,曾是全县最偏远、最落后、最贫穷的地区。

“土地入股给了资金,劳动致富给了底气,这样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家住桃溪村的王磊,在巴山大峡谷文旅扶贫景区开发期间,主动出让家中4亩土地和8间房屋,以土地入股、拆迁补助的方式获得资金30余万元。他抓住景区市场“活儿多”的优势,又凭着踏实肯干,带领乡亲承包劳务工程,如今,王磊的家庭年收入突破10万元,成了周边小有名气的致富好手。

从“没有盼头”到奔入小康,走向幸福生活的不止王磊一个。

自2016年以来,依托巴山大峡谷文旅扶贫景区开发,宣汉县渡口土家族乡大力实施“开发扶贫”战略,全力全域推进“六个精准”,因村因户落实“五个一批”,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成功探索出资源入股、劳动就业、经合组织、经营帮扶、农旅联动、文旅融合、广厦行动等“七大脱贫模式”,直接带动全乡4个贫困村退出、417户1561名贫困群众脱贫,间接带动全乡近8000名群众吃上了“旅游饭”,过上了“好日子”,走出一条“以开发促脱贫助增收”的山区脱贫奔康路子。

狠抓基础建设

踩好脱贫“离合器”

俯瞰谢家山,平坦的公路在山间蜿蜒,如同一条灰色的丝带,飘荡在翠绿色的裙摆间。

“以前不通公路,人出也难、进也难。”家住谢家山的尤家财话锋一转,“现在好了,入户路直接修到家门口,我养的跑山鸡、种的粮食都有人直接开车上门收购,省力又省心。”

因地处山区,海拔高,出行难曾是当地村民心中的一根刺,“想致富,先修路”成为了他们最直接、最迫切的心愿。

为方便村民劳动生产,从根本上解决出行难问题,为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近年来,渡口土家族乡党委政府集中力量开展农村公路联网工程,新建及硬化农村公路97公里,实现100%村通硬化路,构建起了村通油化路、组通硬化路、户有入户路的交通网络。

同时,为了更大程度地提高群众生活的便捷度,提升幸福指数,渡口土家族乡党委政府还开展了饮用水安全、通信网络建设等“七大攻坚行动”,新改扩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66处,成功解决8000名群众的饮水安全及巩固提升问题;累计实施4个贫困村农网改造、4个贫困村通信网络建设工程,实现了行政村电力、通信和网络全覆盖。

打开厨房的水龙头,看着白花花的自来水瞬间流出,曾经打水需来回走一个多小时山路的何平兴笑得合不拢嘴。

紧盯特困区域

配强脱贫“新引擎”

建档立卡贫困户94户411人,贫困发生率27.62%,桃溪村曾是全乡远近闻名的“穷窝”。

要想脱贫,就业最直接。54岁的闫家轩是土生土长的桃溪村村民,因要照顾家中老小,无法外出务工的他,只能依靠每月在渡口周边打零工的1000多元,勉力维持家庭开支。2018年,景区开门迎客后,闫家轩竞聘为大象洞区域保安,“现在我每月的收入达到3000元,一家人都很高兴。”

在桃溪村,闫家轩的经历并非个例。据了解,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渡口土家族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先易后难、重点攻坚”的原则,多方筹集到2.45亿元发展资金,按照“产业围绕旅游布局、交通围绕旅游建设、人才围绕旅游培育”的思路,狠抓民宿发展、旅游商品开发等,带动全村老百姓直接增收3720万元,人均增收2.5万元。桃溪村先后被评为“四川省‘六无’平安村”“四川省2019年度文化扶贫示范村”“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实现了由最穷最差到最富最美的华丽转变。

注重精神脱贫

装好脱贫“发动机”

要想脱贫不返贫,精神阀门要扭紧。

黄金美是个地地道道的土家族人,2017年在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她成立了巴山民俗演艺有限责任公司,几年来,结合土家人的习俗,创新创作了《薅草锣鼓》《倮戏》《巴人钱棍舞起来》等30余个作品。其中,巴人钱棍通过百人钱棍、十里桃花、千人钱棍舞展演,获得了成千上万游客的喜爱和好评,并多次登上新闻联播、中国新闻网,使更多人看见了土家族文化、巴人文化。

据悉,宣汉县渡口土家族乡坚持“扶贫先扶志”,从深入开展“诚信·守法·感恩”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到评选县级、乡级、村(社区)级“模范户”,从颁发红灯笼到举行颁奖仪式,全乡掀起了“争当模范户、争挂大灯笼”的良好热潮。同时,立足于土家族传统文化,在全乡普及开展“穿巴人服、唱巴山歌、跳巴人舞”等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让群众的文明意识树起来、精神面貌好起来,以积极的精神风貌激发脱贫的内在动力,实现从生活脱贫到精神脱贫的完美衔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中,宣汉县渡口土家族乡认真研判全乡特点、理清思路、扎实推进,在守护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同时,完成了脱贫攻坚的时代使命。2021年,奔涌于乡村振兴的浪潮,他们将步履铿锵,勇往直前,再谱新章。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静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