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有关文件特别强调,要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作为基本要求,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培养、配备、管理、使用。作为发展、振兴乡村旅游的基层工作者,与“三农”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当前中国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的不充分。农村空心化严重,主要特征是土地利用空心化和年轻人口空心化。以乡村旅游带动乡村、经济、文化和生态文明等建设,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条极其重要的途径……。”权威媒体的调查论述言犹在耳,那么新时期的乡村旅游如何理解和实施“一懂两爱”的新要求?
懂农业是“产业兴旺”的根本要求。要重视农业的本身价值,农业现代化是关键基础,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趋势。乡村旅游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乡村旅游与农业一样是长线投资,不可能一蹴而就,肯定是一个持久战,最快也得3至5年。平昌县的驷马水乡4A景区重视现代农业发展,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面积达5000亩。三十二道梁4A景区的基础就是兴旺的茶产业。结合大竹县实际,庙坝桃花源乡村旅游发展得比较成功,是大竹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改革示范园区,究其原因就是抓住了现代农业这个“牛鼻子”,纵向发展桃子醋的加工,横向发展乡村旅游,迄今举办了十届桃花节,每届接待游客约50万人次,秦王桃由当时2元/斤还滞销的状况发展到一直稳定在10元/斤的价格供不应求。
爱农村是“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内生动力。乡村是游子情感寄托的家园,是当代城市人回归自然、向往宁静、追寻记忆的故土,是传统文化的萌芽地。"生态宜居"要求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给游客提供生态的民宿和食材。驷马水乡以环境塑造为主题,尊重现有自然景观条件,注重人口、绿化空间的整体性,以及二者的互通互融,强调人、建筑、环境共存融合,以健康生态休闲为统领,打造了优美自然景观与人性化服务设施相融合的度假胜地。走进锦绣森邻主题餐饮庄园,不仅仅是环境生态,那南瓜汁、刨猪汤等生态食品让人们念起了儿时的农家生活。“乡风文明”在强调精神文明的同时,乡村旅游要传承乡村文明。历史悠久的乡村文明在滋养高速发展的城市文明,凝聚着民族情感。在乡村旅游的规划设计、建筑开发、经营管理、旅游产品设计等方面凝炼乡土特色、弘扬乡土文化、挖掘乡村记忆等,从而使得乡村文明得以自然传承和发展。驷马水乡的小青瓦、木花窗,一排排低密度矮层住宅凸显川东北水乡民居风情,行走在古朴典雅的巴山新居人行道上,似乎回到了盛世唐朝。依托孝女赵琼瑶“四下河南为父申冤”的故事和著名油画《父亲》原创地的文化根脉,在驷马水乡国家4A级景区建成以新老“二十四孝”为主题的“巴山孝道”文化长廊,提炼了“山里水乡,父亲村庄”的旅游形象口号。“治理有效”中乡村善治的目标是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德治是基础,乡村旅游要更加注重旅游市场秩序的规范。而“陕西现象”值得关注,陕西袁家村把经营者的承诺挂牌出来,马嵬驿则通过一条条商业街的商户组成行之有效的自律商会,让游客吃到真的买到真的,他们在用爱心、善心、诚心去规范市场秩序。
爱农民是“生活富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要通过提高农民参与度的方式来保护农民的利益。陕西袁家村一个62户不足300位村民的关中村子一年旅游收入达10亿之多,成功的重要原因就是解决好了农民的问题,激发了老百姓的积极性,是全国唯一一个村景一体、全民参与的4A级旅游景区。
乡村旅游是农业转型、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重要渠道,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肩负着“记得住乡愁"的主题,担当着“旅游新业态”的主角,是拉动消费让“生活更精彩”的主体。乡村旅游不是一个可以借鉴的行业,需要旅游工作者在“一懂两爱”的要求下不断实践,给游客一个愿意来的理由,这个理由一定是独特的、个性的和持久吸引力的。大竹县旅游局 何 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