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一度“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昨日上午9时,工商、食药、质监、人社、公安、消防、教育等25个单位和部门围绕“品质消费、美好生活”的主题在达城中心广场开展宣传咨询活动,现场受理消费者投诉咨询。
职能部门为市民现场“上课”
“劣质眼镜对眼睛有什么伤害?”、“尽量选择大型的、有保障的商场,这样买到的假货几率会比较小。”当天,多家职能部门和单位工作人员向市民介绍在日常消费中应注意的事项,不少市民也就自身遭遇现场投诉和咨询;达州市中心医院、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医务人员还现场免费为市民做健康咨询和检查。
“我户口从通川区转到了达川区,医保缴费怎么缴?”“我们小区的电梯经常出故障,该找哪个来处理?”在市人社局和市质监局的展台前,工作人员一边耐心回答市民咨询,一边现场做好记录。据悉,此次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一万余份,接受市民投诉咨询上百条,在提高市民识假辨假能力和防范意识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
房产教育金融问题备受关注
此外,在维权现场,达州日报社旗下的晚报、新媒体、电商平台、旅行社等工作人员纷纷出动,为消费者提供全方面咨询服务。
“我买了某保险公司价值4000元的投资理财产品,如今3年过去了,本金和利息都没给我。”“3年了,我的房产证还没有办下来,现在联系不上开发商,怎么办?”记者梳理发现,来访市民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房产证办理、金融诈骗、教育黑幕等方面。
(本报记者 彭凡珊 张海涵 罗丁山 实习生 申晋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