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精准扶贫让我过上了好日子!”
大竹县中和乡狮子村四组袁秀勇在10月14日接受电话采访时说的一句心里话,更是他想对自2015年以来结对帮扶他家的达州市政协委员、农行达州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刘小驹表达的一句心声。
刘小驹(左二)了解贫困户发展养殖产业
据袁秀勇介绍,2015年,因实施精准扶贫,他家与距达州市主城区100多公里远的农行达州市分行刘小驹行长结为了“亲戚”。自那以后,为了拔掉他家的“穷根”,刘小驹先是入户调研,继而是谋划帮扶方案,紧接着是按计划实施,逐步地解决了他一直以来渴望发展西瓜、高山蔬菜、葡萄种植的资金、技术、生产资料短缺等系列困难,帮助他实现了发展家庭产业的梦。2016年,他家实现产业收入超过了6万元,在狮子村树立起了“摘帽”的榜样。
同样受惠于刘小驹结对帮扶的,还有该村8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陈太元家。因为自身残疾、妻子患风湿心脏病,再加上未成年的女儿上学,陈太元家成了狮子村的特困户。与刘小驹结为“亲戚”后,原本死气沉沉的家庭增添了一簇旺盛的篝火,一家三口人常年都感觉到了幸福生活的温暖。采访中,他介绍说,2016年,妻子心脏病复发,原计划转院到异地治疗,但自身又缺乏社会关系,仅办理入院手续等都极为困难。城里的“亲戚”刘小驹得知情况后,5次联系和沟通,最终他的妻子转入了大竹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仅此一项就省掉了10余万元的异地医疗费用。他腼腆的表情中充满了感激,说:“真是谢谢刘行长了!”
2015年,市分行和7个县支行党委主要领导班子成员,多次深入各支行定点帮扶的贫困村开展入户调研,摸清了全系统结对帮扶的11个贫困村的基本情况,掌握了各村的产业发展现状,逐一找准了农户致贫的“病根”。根据不同的村情,全市农行8个单位制定了11个对口帮扶贫困村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按照“一村一特色”的指导思想,把重点落脚在产业扶贫工作上,依托扶持产业发展,带动脱贫致富。(一)
·郑年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