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大巴山深处的万源市属革命老区,革命战争时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但由于万源属典型的大山区,山高坡陡,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重点产业较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大部分贫困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不足,造血功能不强,脱贫攻坚任重而道远。到2016年末,全市仍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70个、贫困群众50212名,且大都居住在边远、高寒山区,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自我发展能力弱,减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
强化四级联动 致力精准扶贫
在万源,工商银行是唯一一家总行和省、市、县四级行均参与到当地金融扶贫、精准扶贫、定点扶贫的金融机构。15年来,工商银行在万源先后开展了项目扶贫、教育扶贫、卫生扶贫、救灾扶贫、科技扶贫、绿色扶贫等多项工程,累计无偿投入扶贫资金(物)7000多万元,涉及50多个乡镇,惠及群众40多万人,有力地促进行路难、看病难、上学难、饮水难“四难”问题的解决,推动了革命老区人民的生存环境的改善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受到了各级党政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万源支行创新方式多举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在定点联系帮扶单位——万源旧院镇大伦坎村,该行一是与该村党支部开展“两学一做”联建活动,在扶贫村上专题党课,教育党员学习农民群众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优良作风,进一步增强基层组织和党员在扶贫攻坚战中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二是支行16名党员与精准扶贫户结对联系、帮扶,密切党组织与困难群众的血肉联系,每人帮扶5-10户,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多次进村入户看望精准贫困户,了解其生产生活情况和需要帮扶情况,增强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三是注重探索转变精准扶贫模式,在组织员工募集生产发展资金2.9万余元,扶持贫困户生产发展,用于购买鸡苗、饲料、预防药和养殖技术培训的基础上,又借助融e购电子商务平台,推介万源茶叶、黑鸡、腊肉、红豆腐等特色农产品实现网上销售,仅2016年实现融e购平台交易额1072万元,有效地增加了贫困户的经济收入;四是积极协调万源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出资300万元解决了5.8公里社道公路建设,100万元修建1座便民桥等,解决了村民出行困难等实际问题,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交口称赞。
创新致富信贷新方式 探索精准扶贫新路子
养殖户小波今年29岁,经营万源市小波家庭养殖场,主要经营项目为肉牛的养殖、销售。通过该行多次上门调查了解到小波2012年开始养牛,通过自己的努力,规模逐步扩大,于2015年1月成立了家庭农场,小波通过每年支付800元的租赁土地费,现在已经修建了拥有占地400平方米的圈舍,最大圈牛量64头,因自身资金的问题,农场的圈舍大部分空缺,但小波能吃苦、干实事、有激情。经行内研究讨论,该行的“创业致富贷款”可以给予小波资金上的支持。随后,经过前期调查、资料收集、流程发起、审查审批等工作,该行在全省投放了第一笔信用方式扶贫贷款——创业致富贷款,金额16万元,并执行一年期人行基准利率。有了这笔资金的支持,小波购买了22头小牛,总价11万元,按照购买每头已经喂养了3-4个月断奶小牛成本价5000元计算,经过一年左右时间饲养,每头牛到出栏的销售额为12000元左右,扣除成本支出,则22头牛预计可盈利7万元,同时小波通过购买本村精准扶贫户家里的玉米和草料,带动了本村10余户脱贫,人均年增收1000余元。
截止2017年3月,万源支行累计发放致富创业贷款10笔,发放金额178万元,带动精准贫困户65户,预计人均年增收6000余元。目前还储备或已完成上门调查10户,准备资料归集齐后上报贷款流程。2017年预计可发放贷款30户,带动精准贫困户150余户,并通过致富创业贷款方式支持种养殖大户,进而带动周边精准贫困户增收,实现金融精准扶贫的帮扶作用。
·周涌涛 漆慧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