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于80后渠县农村家庭、小学没有毕业的胡桂铭,怀揣着创业梦想离开校园进城务工,2002年以一名传菜员的身份开始进入餐饮业,先后当过服务员、厨师、挖煤工人,有过多重身份的他现如今已成为一家火锅店的创始人。他的身份一次次发生变化,从一名餐饮企业的服务员发展成为一名老总,其背后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此次本报记者与胡总近距离交流后,发现在他的创业路上有过不少辛酸。初见胡总,他的着装普通,尤其是身上挎着刻有“为人民服务字样”的帆布包给本报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回首一路走来的这段经历,在逆境中寻找出路的他有过不少的辛酸。离开校园时,怀着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带着自己挣钱当老板,让家人过上更好生活的梦想来到了达城的一家火锅店做了一名服务员。高强度的工作量,超长的工作时间,微薄的报酬,没有让年仅16岁的他退缩,而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16岁进入火锅行业,从传菜员、服务员、切菜员到最后的火锅学徒,别人不愿干的事情他都会去干,正是因为这样,他赢得了大家的喜爱,厨房的师傅也经常叫他去帮忙,并教授他炒火锅底料的方法,就这样他开始混迹于厨房。整整六年的厨房时光,师傅的耐心指导不光让他学会了炒火锅底料,还不断摸索学会了自制无渣牛油火锅的做法。从此他的命运就悄悄的发生着变化。
不甘于现状的他,在2013年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开始了创业之路。他从同学那里凑了1.5万元,加上自己的1.5万元,总共3万元盘下了位于南城仅有30平米的小店,创立了一家仅有四张桌子的小火锅店。刚开业的时候生意十分惨淡,连续10多天来都没有生意,如今他的“火锅版图”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扩张到400平米,迄今为止已经有4家店铺,新老城区全方位覆盖。
一个年仅30岁的年轻人凭着自己的摸索与耕耘创造了达城餐饮界奇迹,成为了火锅业的传奇人物。把“打造达州人自己的火锅品牌”作为自己的梦想。为了提高自己的各方面技能水平,他曾多次到重庆、成都学习培训。
回忆创业所面临的压力,胡总说:“我不害怕失败,就害怕在遇到困难时退缩,白白丢失了机遇。创业之初,我东拼西凑3万元,开始了艰难的创业路。南城的这间小店铺和仅有的四张方桌就是我的全部家当,刚开始时生意并不好,但是没有将我击败,在困难之时我选择了迎难而上,及时调整思路改变经营模式,随后迎来了转机。”他不害怕压力、不害怕风险,在他的身上有的就是年轻人的那股干劲。他的果断抉择和一如既往的坚持使得火锅红红火火,门庭若市。
说起创业心得,他总结说:“在创业的时候要选择擅长的事情去创业,这样才会对自我创业的方向更加了解,在创业时懂得坚持是创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自从创业以来,他每天都在为事业奔忙着,也因此很少顾及到自己的家里。刚过而立之年的他,除了希望让自己的火锅事业更上一层楼外,也希望在工作之余,多些时间陪陪家人。
(田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