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隐患排查重点检查了城镇、人口集中居住区、重大地灾隐患点、建设项目工地等区域。共发现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85个,并对已消除地质灾害安全隐患的224个隐患点进行了销号,目前全市仍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846处。
针对发现存在的问题,市国土资源局将加强组织领导,及时编制和完善《2016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完善汛期24小时值班、险情巡视、应急调查、重大灾害点查询和灾情速报、月报等制度机制;建立健全市、县、乡(镇)、村、社“五级”地质灾害联动群测群防监测网络,落实监测责任人669人、专职监测人员1864人。并将坚持标本兼治,采取工程治理和避让搬迁的方式,加快推进44处中小型应急排危型除险项目,以及11处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对地质灾害隐患较为严重的周边区域1760户居民实施避让搬迁,从源头上防治地质灾害,避免人员财产因灾损失。(本报记者)
为确保全市人民安全度汛,自3月上旬开始,市国土资源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市范围内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详细排查。截至4月底,全市共有184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
国家减灾委发紧急通知
要求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5月12日,是全国第八个防灾减灾日。5月11日,国家减灾委员会向各地减灾委员会发出紧急通知,指导帮助地方扎实做好减灾工作,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通知指出,各地要进一步加强灾害性天气过程的监测预警预报,密切跟踪和监视各类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高度关注、实时掌握暴雨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严密防范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及其他次生灾害,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作和会商,认真做好雨情、水情、汛情的趋势分析和研判,滚动预测预报,加密发布频率,通过手机短信、广播、电视、社区电子显示屏、网络等多种途径将预警信息发送到户、到人,有效解决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问题。特别是遇到可能发生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重大险情隐患的,要采取一切手段让处于危险区域的群众提前知晓预警信息,提前紧急疏散、转移和撤离,提前做好避灾工作。
通知强调,各地要进一步强化应急处置,严格执行24小时汛期值班制度,特别是要安排好双休日和节假日的值班工作,发生重大灾情要第一时间上报。各地要切实加大对社区减灾工作的指导和投入,要健全完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长效机制,要向社会公众尤其是中小学生、社区居民、务工人员、工矿企业职工等广泛普及灾害风险知识以及自救互救、避险逃生等技能,切实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据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