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日报1版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达州日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7年12月18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铜锣山里白茶香
茶园
收购白茶
白茶加工

    一提起白茶,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浙江安吉,这一种珍罕的变异茶种,属于“低温敏感型”茶叶,茶树产“白茶”时间短,产量少,价格贵。然而,就在与安吉白茶的发源地均处于北纬31度的铜锣山深处,还藏着另一个白茶产地,它就是大竹县团坝镇。

    “真没想到,大竹也盛产白茶,而且茶的品质竟不比原产地安吉差。”在2017年8月落幕的中国茶叶学会第十二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四川竹海玉叶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旗下的“巴蜀玉叶”牌白茶荣获特等奖,受到中外客商青睐,引发全国各地茶友万千感叹。

    如今,铜锣山深处的白茶已经开始走出大山,迈向全国。这一片小小的茶叶,正和苎麻、香椿、醪糟、糯米一起构建起大竹现代农业的新格局,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名茶出自深山里

    蜿蜒的产业道路在铜锣山内延伸。12月14日,清晨的云雾还未散去,团坝镇白坝村的70多名妇女已经在新建白茶基地的山坡上忙碌,整地、开沟、起垄、下苗,小心翼翼地对一株株茶苗进行栽植。

    然而就在6年前,白坝村的村民压根不会想到他们会因为茶叶致富。

    “卖得出去是茶,卖不出去就是草。”白坝村位于云雾缭绕的铜锣山深处,由于自然条件优越,土壤有机质和硒、钾、镁等微量元素含量高,非常适宜茶叶种植的地区。早在上世纪70年代,白坝村就栽种了400亩的绿茶。回忆起当年村上的茶园,村民曾凡桂皱起了眉头,“绿茶种出来后,送到街上根本没人买。有人说是茶叶品种不好,有人说是制茶工艺不行……村集体的茶园最后承包给了个人,一年卖的钱还不够缴承包费。”种茶致富,在当地成了一个笑话。

    改变,要从退伍军医廖红军说起。2010年,在杭州开康复中心的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一斤能卖到1000多元的安吉白茶。家乡的自然环境也很适合种植茶叶,能不能将白茶种到老家去,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廖红军从浙江安吉带回了1000株白茶苗,在白坝村试着种了起来。第二年茶树发芽,制成的茶叶不仅符合国家白茶标准,并达到国内一流品质,采摘日期还要比安吉提前十来天。

    2011年,廖红军卖掉了杭州的房子,加上自己的积蓄和借的钱,凑了1000多万,找来安吉当地的茶叶大户卫平合伙,包下了老家一片2000多亩的荒山。成立了集白茶种植加工于一体的四川竹海玉叶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落户于大竹县团坝镇白坝村。几年过去,事实证明他当初的选择没错。如今,团坝镇、黄滩乡、清水镇已有1100多户农户种植白茶并与公司达成了种植、供销协议,公司的白茶种植面积达10300亩,年产茶叶10万斤。5家白茶种植专业合作社先后在当地成立。

    公司打造的“巴蜀玉叶”牌白茶,更是先后荣获中国(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中国名茶”评比金奖;中国茶叶学会第十一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特等奖;第二届亚太茶茗大奖金奖;中国茶叶学会金奖;第六届中国·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中国茶叶学会第十二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特等奖;并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及“四川名牌”称号,成为大竹县继苎麻、香椿、醪糟、糯米四大特色农产品之后的又一张名片。

    茶农致富尝甜头

    白坝村村民江术英曾经是村里的贫困户。丈夫早逝、儿子残疾,一家人由于缺乏劳动力,耕田犁地都很艰难。竹海玉叶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白茶发展起来以后,便开始给村民们免费赠送白茶树苗。她抱着试一试的心理种了一亩多,没想到白茶价格昂贵,鲜叶价格每斤150元左右,今年的白茶鲜叶销售收入接近2万元。据统计,虽然当地的茶叶还没有进入盛产期,但和公司达成了种植、供销协议的1100多农户,通过种植白茶,年户均收入增长达5500元。公司为周边提供的2000个就业岗位,更是吸收了周边乡镇众多的富余劳动力,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脱贫的主要途径。

    无独有偶,看到家乡发展白茶,白坝村的曾凡路夫妇也放弃在外务工的生涯回乡种茶。“其实种茶一点也不难,收入还不比在外面打工差。”曾凡路告诉记者,他目前正在帮公司的茶园修产业路和蓄水池,而妻子在照顾自家茶园的同时,一边在茶叶基地打工,一边学习如何通过有机肥提高茶叶品质,如何通过绿色防控技术减少病虫害,如何通过精细管理保证茶叶产量……

    在白茶基地的肥料仓库,工人们正在将一筐筐“草枯”卸下货车。捆扎油菜籽、花生榨油后剩下的稻草,含有白茶树需要的各种养分,制成有机肥料后是让茶树在春天长满肥壮芽头的保证。董事长卫平指着从全国榨油作坊收购来的有机肥料说:“白茶树一旦使用化肥,茶叶的品质将逐年下降直至变异。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所以白茶的种植只能使用有机肥。为了凑齐整个茶叶基地需要的有机肥,‘草枯’最远要从山东运输过来。”

    当初绿茶卖不掉,如今白茶抢着要。这个问题曾让很多白坝村村民百思不得其解。多年深耕白茶种植的卫平,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很独到的认识,他告诉记者:“中国不缺茶叶,缺的是名茶和好茶。铜锣山上种出的白茶之所以成为茶中珍稀茗品,是因为它里面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含量达到12%,是普通绿茶的一倍。而要保证茶叶的品质,茶叶一年只能产一季,一亩茶地产量最多采摘20斤鲜叶,炒出5斤干茶。”据了解,白茶发展之初,当地村民们还是抱着绿茶种植的老观念,使用化肥催苗、一年采摘三季。结果发现制成的“白茶”根本没人要。因为真正的白茶只能是越冬的茶芽在日平均温度23℃以下才会白化,超过这一范围就不表现,并逐渐返绿。公司不断通过技术培训,给村民讲了这个道理,终于让当地村民改变了通过使用化肥而多采茶叶的生产习惯,将白茶种出了品质,卖出了高价,吸引了更多的人种植白茶。

    白坝村党支部书记卢华林告诉记者,(紧转第二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6-201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日报热线:0818-2380088  晚报热线:0818-2382258  本站热线:0818-2379260
新闻QQ:562836866 客户QQ:159847861 新闻投稿邮箱:dzrbs88888@sohu.com 图片投稿邮箱:dzcmw@163.com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 -当前在线[]
   第01版:日报1版
   第02版:日报2版
   第03版:日报3版
   第04版:日报4版
坚定实施“三大发展战略”
铜锣山里白茶香
我市积极探索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机制
“真心”扶出“真健康”
渠县:特邀监察员基层一线“挑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