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蓝天白云下,满目苍翠,一条弯弯的小河绕着小山村流向前方,河水清澈见底。这是记者8月15日上午在渠县流溪镇新象村5组原垃圾倾倒点见到的实景。这个7个月前整个场镇的垃圾倾倒点,现已看不到一丝垃圾的痕迹,以前村民眼里的垃圾山如今已变成一片青翠林地。
据了解,渠县流溪镇生活垃圾集中倾倒点位于流溪镇新象村5组,属于露天倾倒,条件十分简陋。由于该垃圾场处在河岸边上,不但因污水严重影响到渠江水质,而且还因臭气严重影响到附近村民的生活。
据该镇人大主席杨炳介绍,流溪镇位于县境东部、渠江东岸,地处渠县县城上游18公里。乡镇企业有建材、建筑、酿酒、食品加工等,日产生垃圾3-4吨。2013年,为了解决场镇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同时也为了便于倾倒,政府在该镇的新象村紧邻渠江悬崖边建立了垃圾倾倒集中点,面积约1000余平米,于2014年投入使用。近年来,随着场镇垃圾量的增多,堆积面积增大,各种环境问题突出,附近村民反映强烈。
据当地村民王印昆介绍,垃圾量最多时,河岸边堆积如一座小山,沿山崖到河边白花花一片全是垃圾,方圆五六百米之外都是浓浓的恶臭味,一到热天苍蝇、蚊虫成群。
新象村垃圾倾倒集中点问题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去年下半年,渠县将流溪镇新象村垃圾倾倒集中点整治作为重要工作抓好抓实,乡上采取紧急处理措施,由社区安排专人通过清理、泥土覆盖等方式对垃圾进行处理。2017年初,在渠县环保局的督导下对该垃圾倾倒集中点实施了关闭。在关闭中同时对原有的垃圾进行了污水防渗处理,并对土地实行了还林、还草和复耕。记者在现场看到,原垃圾倾倒集中点上草木丛生,庄稼茁壮,早已见不到过去垃圾堆积的痕迹。
(本报记者 谢建荣 见习记者 罗天琪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