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生活6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达州日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7年8月18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动物学硕士的守山时光
□陈本强 本报记者 闫军 摄影报道
郝光观测野生动物

    “做自己喜欢的事,工作生活很充实,这就是我的小幸福”。盛夏的8月夜空繁星璀璨,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站一如往常地点起了光亮,32岁的郝光和他的妻子崔萍,开始了他们一天的工作。2012年,郝光从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学硕士毕业后,驻山护林已有五年时光。

    花萼山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96年7月,位于万源市境内,主峰最高海拔2380米,总面积48203.39公顷,域内生态物种丰富多样、生态系统原始本真。探明植物2261种、动物374种,拥有红豆杉、珙桐、云豹、林麝、金雕等国家一级保护动植物,巨大的自然综合体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保护价值。2007年4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为了更好地保护自然区,郝光和妻子崔萍与其他两组工作人员一样,把家搬进了山里。早上7点,又是一天新的开始。起床穿衣就是一件繁杂的工序,为了防范蛇、蚂蟥等野生动物的袭击,长袖、长裤、长筒靴、宽檐帽是穿行林海必不可少的衣具。郝光和崔萍都是安徽阜阳人,洗漱之后,最丰盛的早饭莫过于一碗地道家乡味道的面条。之后郝光提前准备午饭。出于安全考虑,明火烹食物就变得不切实际,午餐菜单目录里就只剩下饼干、火腿肠、矿泉水、泡面、榨菜。

    上午8点,郝光和崔萍在整理好设备和食物之后,从项家坪出发,沿着清风林,迂回九面纤。望远镜是郝光在山林里的眼睛,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辨听鸟音推测大概方向,再用望远镜锁定,判断出自己的“新朋友”或“老朋友”。与鸟类监测不同,红外照相机是自然保护区脊椎动物保护监测的主要设备,红外线相机被绑在树上,通过对恒温动物高温探测捕捉,自动拍照记录。郝光说:“取红外线相机内存卡的时候就像拆礼物,你不知道里面会拍到什么。”下午1点抵达九龙池,就地吃过午饭后,更换最后一张内存卡,郝光和崔萍就开始返程。

    下午4点,郝光和崔萍一同返回驻地。饭后整理资料,察看归档,林海里,管护站亮起唯一的星光。郝光和妻子崔萍对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坚守,到了近乎痴迷的地步。

    2013年的一天,一阵陌生的鸟鸣牵动了郝光的神经,崖壁上一只精灵在不停盘旋,因为专业的敏锐,郝光判断这附近一定有窝。不断搜索、不停探察,郝光在几经波折之后,终于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雕的栖息痕迹。确定金雕的主要生活范围后,不断监测,仔细研究,郝光关于金雕栖息的学术论文被发表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动物学杂志》上。

    截至目前,郝光在保护区共记录到野生兽类15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3种,新纪录1种;鸟类12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7种,新纪录21种;两栖类11种,收集了数千张照片和大量的影像资料。郝光像一名绿色卫士,正日复一日坚守这座绿色宝库的大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6-201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日报热线:0818-2380088  晚报热线:0818-2382258  本站热线:0818-2379260
新闻QQ:562836866 客户QQ:159847861 新闻投稿邮箱:dzrbs88888@sohu.com 图片投稿邮箱:dzcmw@163.com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 -当前在线[]
   第01版:生活1版
   第02版:生活2版
   第03版:生活3版
   第04版:生活4版
   第05版:生活5版
   第06版:生活6版
   第07版:生活7版
   第08版:生活8版
承担社会环境责任是永恒主题
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 日处理工业废水1000立方米
万源花萼山一违规建筑被查封
动物学硕士的守山时光
新象村垃圾山今变林地
达川区执法部门迅速调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