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宣汉县克服经济下行等不利因素影响,坚持以资源要素为优势,以工业招商为主体,以服务企业为宗旨,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提升年”活动,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显著成绩。1至6月,该县共新签约汽贸园、“蜀宣花牛”深加工等3000万元以上项目16个,签约总额97.5亿元,引进到位资金61.1亿元。
筑巢引凤 项目成功落地
7月20日,宣汉县与河北衡水鑫泽投资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不溶性硫磺项目签约仪式举行,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落地宣汉。该项目计划2017年底达到3万吨产能,2019年底达到6万吨产能,2021年底达到20万吨产能。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总产值达26亿元,年创税收达1.4亿元。
作为“气都”之心,宣汉拥有得天独厚的硫磺资源优势。而年产20万吨不溶性硫磺项目的签约只是宣汉县招商引资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宣汉县立足新阶段、适应新常态,大力实施兴工强县、开发扶贫、全域旅游“三大战略”,强力推进“双核双区”建设,成功跻身全省扩权强县试点县第一方阵和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该县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始终坚持“你投资、我铺路,你创业、我服务,你发财、我发展”的理念,全力搞好服务工作,积极帮助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努力为项目建设、投产创造良好环境。
招商引资
再建一座“新城”
登上宣汉笔架山山顶,凉风习习,神清气爽,举目俯瞰,会发现原本县城北部的一片山坡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林立的高楼,一条崭新的公路穿插而过,一幅现代化商贸城的画面跃然眼前。
近年来,宣汉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大力实施“北部新城”建设。2015年7月23日,宣汉县与天津亿联投资控股集团就建设建材家居五金城达成投资合作协议,同年10月22日,投资60亿元的宣汉亿联建材家居五金城正式动工建设。
走进北城商贸物流园区,宽阔整洁的北城大道串联起了县城北区与西区,拉大了该县城市骨架,完善了城市功能,优化了城市环境,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电子商务体验厅内,中草药、青脆李、苦荞酒等宣汉特色产品被一一陈列在展厅内;创新创业大楼内,一群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在电脑前专心致志工作;远处,6层的五金商贸城即将封顶……
据悉,北城商贸物流园是该县“北部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区分为建材家居五金城、汽贸园、仓储物流配送中心、机械设备销售维修中心、客运站等五大板块,是集建材家居、五金机电、汽摩配件、汽车、大型机械设备销售和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商贸物流中心和集中消费市场,预计3至5年全面建成。
人才回引
助力脱贫攻坚
在北京市海淀区,有一家名为“九十九顶毡房”的特色餐饮店。餐饮店完全按照蒙古风情设计建设,风情独特的建筑和丰富的美味让食客们了流连忘返,而其中最受欢迎的一道菜品,就是以宣汉“蜀宣花牛”牛肉为原材料制作而成,供不应求。
这个餐饮店的老板名叫田小兵。田小兵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宣汉人,通过在外努力打拼,在北京成立了北京龙德缘集团和北京达通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九十九顶毡房”餐饮店就是该企业旗下的一家饮食文化店。而在以前,该餐饮店以宣汉“蜀宣花牛”牛肉为原材料制作而成的菜品是没有的。
宣汉县政协智力支乡联谊会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与田小兵取得联系,向他介绍了宣汉县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特别是成功培育出“蜀宣花牛”,可以为他的“九十九顶毡房”餐饮店提供充足的优质牛肉。
随后,心系家乡发展的田小兵与宣汉县签订“智慧农业·杂交构树与蜀宣花牛种养结合”宣汉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合作协议,计划总投资6.15亿元在宣汉县域内建立起集优良品种科研培育、种植、饲料加工、养殖、精深加工、线上线下销售及客户观光体验于一体的“蜀宣花牛”全产业链。力争通过3年时间,依靠该项目带动宣汉县20000以上贫困人口脱贫;通过5年时间,把项目打造成国家级龙头示范企业,成长为宣汉第一家上市公司,并将“蜀宣花牛”建设成宣汉县“最牛”名片,打造成为“中国牛肉第一品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
□特约记者 王兴寨 廖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