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华大学来达州挂职半年多了,走过这里的山山水水,期待达州能打造成为中国山地休闲旅游目的地。”最近,在一次市级部门会议上,挂职达州市旅游局任副局长的西华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副教授刘世明抛出了这个观点,并进行了详细的剖析。
□文/本报记者 魏华 图/本报记者 蒲建国
达州山水风景 是需要打磨的“美女”
走遍山山水水,还是家乡最美。也有不少达州人从“理性”角度分析,认为达州旅游资源比较匮乏。
刘世明在大学里的主要研究方向就是旅游营销,他有着自己的见解:旅游资源就如美女,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天生丽质,如九寨沟,生得就是那么静若处子,翩若惊鸿。但最多的还是第二种,就是小家碧玉,但是稍加打磨——也就是美容,过后也是出水芙蓉。达州的风景就属于第二类。
刘世明掰着指头给记者一一道来,达州要山有山,要水有水,要文化有文化,要出产有出产,我们的资源并不比周边任何一个地方差。当然,我们的资源并不是天生丽质,很多资源需要稍加打磨。“只需要去韩国一趟,回来就是一绝世美女!”刘世明幽默地笑着补充说:“游客看的是现在的美女,而不会去计较美女之前如何。”
“三巴”风情
是达州最大优势资源
“发展山地休闲旅游是达州旅游发展的战略选择。”刘世明认为,基于达州的资源共性、历史文化底蕴、巴人文化区的现状,以及旅游品牌建设考虑,达州的好山好水能打造成为中国山地休闲旅游目的地。
首先,他认为,达州发展旅游所面临的时代趋势是休闲旅游时代的到来。根据世界旅游组织标准,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休闲旅游开始兴起。依此标准,我国在2011年开始已经全面进入休闲旅游时代,这是达州发展旅游所面临的时代趋势。
发展什么样的休闲旅游?刘世明从历史文化根基和本地旅游资源两个方面给记者分析了原因。他认为达州旅游资源可概括为“三巴”,即巴山风光、巴人文化、巴山红军。就三类旅游资源比较而言,达州的巴人文化最具独特性。达州是古代巴人长期的文化中心区,也可能是巴人最后的消隐地。根据旅游资源开发理论,文化差异度产生景观吸引度,成为决定旅游客流的主要因素。达州所承载的巴人文化及巴人文化的神秘,与现代文化产生了巨大的文化差异度,无疑是达州旅游的最大优势资源。
同时“三巴”旅游资源的共性在于:巴山风光百里峡、八台山、花萼山等,本身体现的是“山地”;在此世代繁衍生息的巴人是地地道道的山地民族,其文化类型属于山地文化;秦巴山的“山地”养育了巴山红军,是巴山红军的载体和母体。因此,达州休闲旅游不同于其他地方的休闲,而是有巴人文化底蕴的山地休闲。
他认为,达州旅游的根——巴人文化有了,达州旅游的个性——“山地休闲”也出来了。所以,达州发展山地休闲旅游不仅仅是基于自然禀赋的比较优势选择,而是基于达州的自然、生态、经济、社会、历史和人文等综合资源禀赋比较优势的战略抉择。
达州休闲旅游
辐射本土周边8000万人
谈话间,刘世明从市场角度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休闲旅游的游客主要来自于4小时内圈层的潜在消费者。达州周边的动车3小时、汽车4小时圈层内有成都、重庆、西安3个省会城市,有广元、巴中、遂宁、南充、广安、汉中、安康等7个地级城市。
这些城市中成都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重庆、西安为7000到10000美元之间,其他地市除了巴中之外,人均GDP都是3000到5000美元之间。也就是说,在达州所能辐射的休闲旅游圈层内,成都、重庆、西安休闲旅游已经成熟,周边有7个地级城市休闲旅游已经开始兴起。这些地区的人口加起来,包括达州市在内总计超过8000万人,而这正是达州休闲旅游市场潜在的消费者。特别是,达州本地就有近700万的消费人群,离重庆2900万这个市场又非常近,达州处于四省(市)通达之地等等,这些无疑是达州发展休闲旅游的市场优势和人气所在。
但是我们现在缺少的是旅游产品,旅游产品,还是旅游产品!刘世明连连慨叹!
今年12月,刘世明将结束他的挂职经历,回到西华大学,对于达州旅游发展前景,他有着很高的期待、很深的思考和急迫的心情。他谈道,达州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山地资源,有足够的条件挖掘打造出独特的山地休闲旅游产品。现在是最具达州比较优势的“原始食材”已经摆在厨房,所需要的就是好好烹饪,端出这道精品“主菜”给旅游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