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思维和基因正在改造传统的电影产业,2014年中国电影产业格局骤变,“电影+互联网”的产业融合时代宣告到来,“网生代”成为中国电影新坐标。互联网对电影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在投资、宣发等方面,甚至还进入到产业链条的购票终端。
电商平台和片方一同补贴票款、低价预售,正是为了吸引国内观众习惯线上预售的购买方式。这种看似“赔本赚吆喝”的方式,在业内看来,实则是一种多赢局面:片方提前锁定票房,提高了营销效率,电商平台则通过这种方式迅速聚拢用户。
“我们连接了6亿多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另一边我们连接了全网的所有电影院,能够在线选座,同时我们又借着朋友圈海量的社交话题,这些营销方式很好地帮片方快速点燃核心用户的观影热情。”谈及营销模式,微信电影票CEO林宁认为,在线选座的差异化预售模式和借助微信朋友圈这一强大后台展开的创意营销,是微信电影票将互联网热度转化成线下票房的关键,也是电商平台比拼的核心竞争力。
互联网与电影产业之间的跨界、联姻,在业界和学界引起极大关注,《小时代》《心花路放》等电影的成功跨界营销,更是引起电影行业的震动。《小时代3》零点场拿下750万票房夺人眼球,同时该片在微博平台售出4万张票,刷新国内社交平台预售纪录。
互联网已经取代传统媒体成为营销的主战场,多部电影的高票房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互联网的影响。据悉,即将上映的贺岁大作《一步之遥》,自11月开启超前预售以来,网络预售总票房已达2亿。
网络预售平台玩得这么“任性”,最直接的受惠群体无疑是观众。浏览各大预售平台,即可找到大量优惠观影信息,整个购票过程仅需10秒,在线选座省却排队烦恼,更加方便快捷,而票价则是影院票价的七折、五折,甚至更低。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