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的秋天,刚刚毕业的我揣着对新闻的无限敬仰,战战兢兢地来到了达州日报社,开始了自己全新的旅程。有前辈告诉我,会写字的人,不一定能成为一名好的新闻记者。因为,新闻报道不是信手拈来,也不是花前月下的浪漫抒情,而是对新闻事件的真实反映,是对文字的精心锤炼后,将思想和观点隐藏在客观事实中的绝妙诠释。新闻记者,肩负着“天降大任于斯人”的使命,追寻正义、拷问真相、守望良知是记者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人,我每天带着相机忙忙碌碌,每天奔波于各行各业,在新闻这条路上奋力跋涉。从第一次采访因不知所措,与被访者面面相觑的尴尬,到现在灵活自如地问答;从第一次稿件被要求重写的羞愧到现在得心应手地写稿……这一路布满了太多的坎坷和荆棘,凝结了太多的辛酸和汗水。
4年的采写历练,让我学会了与被访者用嘴去沟通,用眼去观察,用文字去记录,用头脑去思考;成熟的心态和对新闻导向准确把握的能力,让我在追求新闻的路上逐渐成长,但越走下去,也越发觉得新闻记者不好当。有时为了想一个生动新颖的标题,要绞尽脑汁大半天;有时候,为了采访到鲜活的新闻内容,无论时间多晚,前方多危险,都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因为只要有新闻的地方,记者就没有理由退缩。
虽然当记者不容易,可是,我喜欢做一名记者。这4年来,我看见有太多人为希望而奔波,为正义而呐喊,为秩序而思考,为爱情而欢歌。记者弘扬社会正气、关注时事政治、追求真理正义,所见所闻流露人间真情,揭露社会假恶……而这些,正是我这辈子孜孜追求的。
2011年1月8日,我接到一位年轻母亲打来的电话。她叫张代容,来自达川区碑高乡。她的儿子叫高友桥,17岁。元旦前夕,孩子因双脚无力被查出白血病。可是她和老公都在外地打工,别说孩子的手术费,就是前期的治疗费也无力承担。得知这个消息后,我第一时间来到了市中心医院,见到了这名孩子。孩子戴着帽子,面色苍白,可他的脸上却始终洋溢着灿烂的微笑。孩子告诉我,他知道白血病不好治,可他不想看到父母为他伤心难过,因此他每次打针、每次做化疗,从没喊过疼,从没有流过一滴泪,甚至有时还安慰父母,放心吧,一切都会好起来。
就是这样一个坚强少年,深深折服了我。第二天,文章见报了。很快,张代容收到了来自民政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捐款。我心想,孩子有救了。可是十个月后,张代容突然给我打电话,说孩子病清发展很快,已经过世了,不过她很感谢本报给她家的帮助。听到这一切,我的心在颤动,眼泪唰唰流了下来,我责怪自己没有更多的力量挽救孩子的生命,也为孩子的离去感到深深惋惜。不过我也要感谢这个孩子,是他积极乐观的态度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明白记者这个职业,意味着关爱,意味着扶助。
如今,我在新闻的路上已走了四年。其间,写过批评性报道,品尝过被曝光对象辱骂的委屈;也写过表扬稿,感动过自己也感动过他人;我见证过大型活动的欢腾华章,也感同身受过灾难时同胞的哀伤;无论哪一种经历,都让我一直对我的职业充满热爱。
因为热爱,2011年11月,我在下班后前往蒲家镇八口村窝窝店,采访突发车祸,并“滑”下十米高的山崖,去拍摄新闻照片;因为热爱,我在开江一房产商打来电话威胁时,无所畏惧地回答“来吧,我不怕”;因为热爱,我在白天采访了三四个地方后,晚上还强撑着身体,跟着执法部门查酒驾、脏车。
因为热爱,所以无惧。我愿用一生去追随新闻的脚步,路在脚下,我在路上。
□彭凡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