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生活8版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达州日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4年11月28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达州日报伴我走过60多年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我已伴随着达州日报走过了60多年的历程:经历了两次“白手起家”(1951年创刊,1974年复刊)和初创、成长、曲折(“文革”时期)、壮大、发展五个阶段;备尝了达州日报在前进道路上的艰辛和辉煌业绩背后的苦与乐,使人生的经历与达州日报的荣辱融为一体。

    编辑记者是组成报社的细胞,报社是编辑记者的母体,报社不可能没有编辑记者,编辑记者更不能脱离报社这个母体。“社情”似“亲情”,当我国第15个记者节来临之际,每逢佳节倍思“社”的感情油然而生,唤起了萦绕于心的许许多多的美好回忆,令人精神振奋、心旷神怡。

    为什么说我与达州日报相生相依呢?1951年3月,我从当时平昌县团工委宣传部长任上调到中共平昌县委宣传部任第一任通讯干事,为通川报(达州日报前身)创刊做发刊和稿件的准备工作,并数次到报社开会商讨创刊事谊。1953年3月正式调入通川报做编辑记者工作,从此改变了我的工作性质,走上了新闻工作的道路。在几十年的磨练中,我这个一点不懂新闻业务的解放前的高中生,逐步走向了新闻专业行列,成为一名业务骨干——1988年被评为主任编辑。为了尽到一名编辑的责任,全身心地扑在办好报纸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我部(经济部)主办的《巴山深处》《社长群像录》《百宝园》等专栏成为达州日报的名牌,《巴山深处》专栏还受到人民日报主办的《新闻战线》的表扬。

    相生相依更为重要的内涵是1956年报社党组织吸收我为中共党员,使我政治上获得了新生,树立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信仰和社会主义正确的价值观。我一直保持兢兢业业的为人处事态度、努力学习新知的不懈精神,故而退休之后,仍能返聘回报社从事评报工作和编写社志达十多年之久,以尽一个共产党员的绵薄之力,回报达州日报社对我的培育之恩。

    退休之后,只要在家,我必看当天的达州日报和达州晚报。一天不看,总觉得丢掉一件什么重要的事情,于心不安。纵观近几年来的“两报”,改进很大,重点突出,图文并茂,面貌一新。在充分发挥党报正能量方面特有吸引力,在宣传政策、反映民意、引导舆论的党报三大功能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受到领导的赞扬和群众的欢迎,我们这些退休的老新闻工作者也感觉满面荣光。同时我还发挥余热为报社献言,为报纸写稿。1951年7月1日通川报创刊号上有我在平昌县写的一篇稿件,时隔60多年,在2014年9月的达州晚报上仍有我写的一篇短文。我虽退休了,仍是“藕断丝连”,说明我对达州日报关爱至深。

    我也曾离开报社几年,那是1963年我被调到当时的达县地委办公室工作,走时报社领导要求我作报社的新闻联系络员,希望能及时提供允许提供的地委领导的意图、动向、决策等方面的情况,供报社研究宣传报道参考。我虽然在地委机关工作,但心中仍然挂念着通川日报,同时,每年都为它撰写一些全区性的稿件。

    我已过“下寿(80岁)”之年,很多事情心有余力而力不足,达州日报的改革创新、搏浪扬帆,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为建设法治中国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还要靠全社全体编辑记者的努力。望全社同志们在报社党组的领导下,奋发有为,再立新功!

    □樊勇修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6-201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日报热线:0818-2380088  晚报热线:0818-2382258  本站热线:0818-2379260
新闻QQ:562836866 客户QQ:159847861 新闻投稿邮箱:dzrbs88888@sohu.com 图片投稿邮箱:dzcmw@163.com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 -当前在线[]
   第01版:生活1版
   第02版:生活2版
   第03版:生活3版
   第04版:生活4版
   第05版:生活5版
   第06版:生活6版
   第07版:生活7版
   第08版:生活8版
通川中路118号(外二首)
达州日报伴我走过60多年
最难忘的一次采访
因为热爱,所以执着
新闻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