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21日,记者先后就通川区红旗路社区黄泥土扁段污水难进排污管道进行了曝光。24日上午,又有热心读者在网上发帖并致电本刊热线18381835777称,位于上游不远处的二马路与滩头街交汇段的渡口处,有两处排污口污水直排州河,使半个河面的水颜色发浑变浊,呼吁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切实担负起保护母亲河之责。
网民质疑: 州河污染为何难治理
“目前市民上交给市排水总公司的污水处理费已从每吨0.4元上涨到0.6元,为什么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河里呢?”11月21日,网民“梧桐树”在我市一论坛发帖称,“州河主城区段的河水腥臭由来已久,政府虽投入巨资建设了排污管道,但往往形同虚设。”
“梧桐树”的帖子一经发出后,便引起了众多网民的围观和评论。“人间百态1”在回帖中称,二马路渡口排污已成为常态,市民怨声载道,媒体多次曝光,然而无人问津。网民“小小玩纸”则提出,相关部门应出来解释清楚,保护母亲河,还我青山绿水!
从回帖情况看,除有部分网民的“灌水”外,大部分网民则将矛头指向了污水处理厂、环保等部门,其中不乏言辞激烈的意见或建议。记者注意到,短短5天时间,就有近6000人次的围观,并有近100条跟帖。
现场调查:
两股污水汇入州河
读者及网民朋友反映的情况到底怎样?24日下午,记者前往现场进行了调查。
来到滩头街所在滨河路段,远远就能听到从排污管道流出的哗哗水声,靠近滨河路的一面河水由浑变黄,到河中心时则是一片蓝绿,界线明显。在前往河边的路口,记者遇到了在此摆烧烤摊的朱女士,她说自己的家就在这附近,污水直排州河已经很长时间了,冬天臭味要小一些,到了夏天味道会很大。
“这里这么脏,味道又大,还是个渡口,难道就没人管一管?”见记者采访,在此准备乘坐渡船前往对岸的一位行人抱怨道,“这也太影响达州的形象了。”
沿着石梯来到河边,只见左侧一股发黑的污水不断地从直径约1米见方的管道内向外排出,在其下方形成一条如小溪般的水流。该股水流在经过杂草、乱石堆后,从一排石方砌成的围档缺口处直排州河,致附近河面一片污色。在面向滨河路的右侧,有一个高约10米左右的排污井,在其下方靠右的位置,一大股浑浊的污水不断向外涌出,在稍外位置处形成瀑布似的水流直排州河。
部门回应:
城区雨污管网不完善
“据群众反映,这里的污水长期直排州河,对州河的生态和主城区的卫生状况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26日,记者带着网民“梧桐树”的问题,向市污水处理厂工作人员求证。
“污水前几天才往外排,以前不存在。”接受采访的副厂长江浪表示,造成污水直排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目前使用的污水处理管网于2003年投入使用,设计日处理能力为8万多吨,但随着近年来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实际排放量达10万多吨;二是城区雨污分流管网不完善,有大量地表水流入处理管网,导致水量排放不及时而外溢。为彻底解决直排的问题,必须修建第二个污水处理厂。“第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预计今年之内可做完前期准备工作,明年就将动工建设。”他说,届时,将形成13万吨的日处理规模,可彻底解决上述问题。
当问及州河沿岸是否还有其他直排现象时,江浪表示位于北外、凤凰大桥及野茅溪等处已解决好。但当记者提及在南外三里坪加油站下方也有污水直排的现象时,他则表示,他们只管一级管网的排污,由于不知道那边的直排管道是几级管网,不清楚具体情况。
随后,记者又向市政工程处负责雨污分流干管设计施工的工程师廖学定求证,他表示,以前老城区雨污普遍存在混流现象,去年虽改造了一部分,但还是有很大一部分未实现分流,时间一长会造成排污管网堵塞,形成外溢。直排河内的是改造后的雨水管道。“滩头街石梯左侧那根直排管道,应是去年改造后的雨水管道。”他说。
□本报记者 李道全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