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川区审计局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组织党员干部深入接“地气”,着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通川区天池村是该局的帮扶村。该村地势高,耐不住旱,村里计划利用现有的蓄水池解决,可没有井盖又不卫生。于是筹劳筹资修井盖,可仍差5000元的缺口。无奈之下,村民向区审计局求援。
通川区审计局局长李渊了解情况后,立即带领班子成员到现场查看,并随即将局办公经费中节约出来的5000元钱送到了该村村民手中,帮助村民修建井盖。于是,村民们自发地在村头树立了一块写有“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感恩碑”,以表达对通川区审计局的感激之情。
汤正书是住在该局综合办公楼顶楼的安置户,年近70岁,儿女在外地。一向热情开朗的她最近总是愁眉苦脸。细心的区审计局纪检组长罗洋儒发现后,就主动到汤正书家了解情况。原来她家房屋年久失修,一遇下雨天,天花板漏雨,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她自己花钱维修过两次,但始终没能完全解决问题。
罗洋儒立即将情况反馈给局党组。局党组立即聘请维修公司,花11000多元将屋顶翻修一新,并更换了汤正书家的天花板,从根本上解决了漏雨的问题。
据悉,该局还以党员“双报到”方式建立帮扶“信息库”,组织党员干部对特殊困难群众上门帮扶,累计捐款捐物达23000余元。
(吴伟 郭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