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1979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的小渔村画了一个圈,叫深圳。却不知1911年,有一位老人在澳大利亚东南部内陆的一个小村子画了一个圈,叫Canberra(堪培拉)。同样是一个圈,由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画出了不同的效果。一个是改革开放的前沿,一个是深藏不露的国都。
幅员辽阔的澳大利亚,有着丰富优质的自然资源。悉尼、墨尔本、布里斯本等风景一流的著名城市享誉世界。据说当年为争首都之誉,悉尼和墨尔本各使看家本领,甚是激烈。为了不伤两城和气,也为了避开战争威胁,最终被当届议员提议让首都离开港口,深藏腹地,有点当年刘备据蜀探天下的意思。
堪培拉内敛宁静,作为澳大利亚的政治中心实在让人有点意外。可这恰恰是美国著名建筑师伯利·格里芬大师,结合此国此地人的意愿而设计的,庄重大气又紧扣本地特色,优雅宁静又体现人文关怀。不管是政府部门还是百姓生活,都留有相应的空间。环绕在国会大厦中心的每个区,配套设施也十分到位,占地数千亩的高尔夫球场就有十二个,特别是位于市区中心的皇家高尔夫流球场享有盛誉,曾多次举办国际大赛。在这里看不到脏乱差、争吵打架、随地吐痰扔垃圾,也看不到乞丐。因为家家都以车代步,路上没人闲逛,向谁乞讨呢?
如今的堪培拉是世界著名的天然美都,是我见过的最宁静的首都。占地239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仅有36万人口,各有特色的民居掩映在浓郁的田园气息里。区与区之间都隔有自然保护带,房与房也都隔着自己的花园草地。既不闻别家下水道的臭,也不传自家仔姜肉丝的香,老死不相往来,却又朝夕和睦相处。
说实话,进入堪培垃地界,耳根开始清静。道路两边除了植被还是植被,芬大师当年为了阻隔噪音和尘土,民居统统退避大路2-3公里,且有斜坡作掩体。接近市中心,姿色平平的几幢高楼,根本撑不起一个首都的壮丽。若是从北京、纽约、东京等地望过来,这里简直就是一个“新农村”嘛!倒是城中心的湖使整个堪都灵动了起来。聪明的芬大师深谙筑水而居之道。所以,1963年此湖经人工建成时,人们称它为“格里芬湖”。湖身横跨联邦桥和国王桥,将市区的南北两部分连接起来。桥上凭栏,可见碧波东流,南风北上,时光从此婉约了起来。湖心还为纪念库克船长上岸200周年建了一座喷泉,节假日可为休闲的人们增添不少乐趣。高达140米的水柱,可与湖中心阿斯彭岛上的钟塔比美。
钟塔是堪都的著名景点,登上塔顶看凌波,数朝夕,衣袂飘飘。鸟瞰堪都全貌,澳洲明媚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便纷拥而来。高高的塔顶,静静地闭上眼,感知陌生的土地、陌生的岁月。与春花深晤,和微风结缘,像倾诉之余的缠绵,如斜阳过后的朦胧。我竟于此深深地陷入了流光缱绻,梦落无声……
□映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