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端”出
让成年人回味,让小孩子“品尝”——
农村娃的“野水果”
【前几日,看到城里水果摊上的水果,突然想念童年在农村时吃的那些“野水果”。参工30多年了,现在一想起小时在山坡上摘的野果子,口水都要流出来了,那酸味、涩味、甜味、苦味,令人久久回味……】
只要是四川地地道道农民的子女,三四十岁的成年人,小时应该都吃过树上或藤上结的桑葚、野地瓜、糖梨儿、火棘、刺泡儿、牛奶子泡、野李子、拐枣儿、菱角、高粱秆和包谷秆,以及一些叫不出学名的野果。今日,记者把这些野果“端”出来,让成年人回味,让小孩子“品尝”。
农村娃娃到了五六岁,父母和哥哥姐姐们在放牛割草时,就会教他们爬树摘野果,并教会他们野果哪些可以吃,哪些不能吃。记者“端”出来的野果都是可以吃的,有的还很好吃,有的现在还成了城里人的零食。
桑葚,农村叫桑泡,一般生长在田坎边。记得小时候,每年端午前后,桑葚就成熟了,记者和同伴们像小猴子一样,爬上树摘吃桑葚。我们坐在树杆上,拉近树尖尖,哪颗熟了就吃哪颗,边吃边笑,高兴得不行。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国到处发展蚕桑,很容易吃到桑葚,没有大桑树,就找没有嫁接的小叶桑,结的桑葚也多,随手拉一根树梢都有好多颗。
桑葚熟透了就黑了,不能吃,那可能是萤火虫、蚂蚁爬吃过的。要选那些黑红黑红的桑葚吃,不酸不涩,甜滋滋的。吃完一次桑葚,就像喝了紫药水一样,满嘴都是紫黑的,手也跟着污了,一时半会儿还洗不掉。若不小心,桑葚汁滴到浅色衣服上,那就洗不掉了,还要遭大人一顿骂。
农村一年四季都有野果,到了六月六,野地瓜熟了,农村娃又会去山坡上刨地瓜。地瓜藤像果树一样,年年都会结果果。地瓜有公母之分,母地瓜藤结的果才可以吃,大如指头,像小草莓,红红的,十分甜,拉开地瓜藤用镰刀撬就行了。公地瓜藤结的果里面汁少,看起有霉状,不能吃。因为好吃,六月间再大的太阳,汗水一颗颗的,农村娃都要跑到山坡上刨地瓜,再拿到山泉水里一淘,就美美地吃起来,那样子跟野人吃东西一样,十分惬意。
糖梨儿,又叫刺梨子,在山坡上很常见,达州城区的凤凰山上就有。它长在刺藤上,果实上有毛毛刺,果子里也是毛乎乎的,它的毛毛粘在身上很痒人。娃娃搞恶作剧,就把毛毛搓在同伴的颈脖里,痒得你不停地抠。看到糖梨儿,要小心去摘,摘后搓去表面的毛毛,再分开挖掉里面的籽,就可生吃了。糖梨儿药用价值很高哟,有健胃、消食、滋补、止泻的功效。
火棘,我们那地方叫水红子,一般生长在贫瘠的山坡上,漫山遍野都是。一根小孩手臂粗的火棘树,要结成千上万颗火棘,整颗树看上去红彤彤的,在山坡上格外显眼。农村娃看到火棘,喜欢一把把地摘来吃,味涩涩的。有时也掰几根结满火棘的枝丫回家,插在家里的木窗格上,装点童年的生活。
橡子,像个“子弹头”,可以炒来吃,味道和板栗一样。但农村娃娃都不喜欢吃,喜欢把它当作土玩具。
牛奶子泡,像桑葚一样大小,外形像牛奶子,红红的果,吃起酸酸的。还有不知学名的拐枣儿,它的果子外形拐来拐去,像个“九”字,长在树上。吃起来是丢的果皮多,吃进口里的果实少,味也涩。到了成熟时,有农村人摘来拐枣儿到城里一把把提着卖。
农村野水果还有许多,这些野水果虽然不值钱,却给那些年农村娃的童年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记忆。
□本报记者 龚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