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时尚 赶潮流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消费的主要人群变成了‘90后’,原来一批衣服进回来,基本上都是朋友或者熟客来买,现在往日的哥们不知道咋的,都不注重穿了,消费主流倒成了‘90后’。唉,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快哟。”在达城大北街做潮流服装生意的王东说。
近日,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大部分“90后”在消费行为中表现出与“70后”、“80后”不同的心态,他们爱追求名牌,爱吃洋快餐,爱标榜自我,追求时尚与个性,紧跟时代消费潮流。
把握潮流 和时尚牵手
刚刚大学毕业的渠县姑娘张梦糖对时尚极其敏感,从上海某知名大学毕业后,在达州一国企工作,在消费观念上可谓超前。和大多数“90后”一样,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一样也不少,用她的话说,少了一样简直感觉没法活了。
就连眼膜、面膜、脚膜,张梦糖和她的室友也达成了一致,非大牌面膜不买,还得价格便宜。这样,护肤的一系列,全由朋友从香港买回来,邮寄给她们。用她们的话,这样是麻烦了点,但生活不能将就,一定要用好的。一个月的工资4000多元,基本上没什么节余,这还不包括大的人情开支,有时候实在不行了,还得让父母邮寄点过来,才能支撑到月底。
张梦糖说,“时尚能给我带来快乐和自信,虽然我们和时尚同行,但我也很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古典文学,喜欢易中天和于丹。”
注重个性 独特不重样
“90后”大学生朱旭峰也是名副其实的时尚“达人”,脖子上挂一条用黑色颈绳串起的一枚银色戒指做成的项链,戒指边上还悬垂着一颗用假钻镶嵌而成的字母“C”,别致又不失时尚。
“字母‘C’是我英文名字中的第一个字母,我的英文名字是christopher。”朱旭峰说,这条项链其实并不贵,是自己DIY制作而成的,总价值不到100元,不会和其它饰品雷同,感觉很有个性。
朱旭峰透露,他平时比较喜欢网上购物,既省时又省钱,还可以在网上赚得“信用指数”,可谓一举三得,像他一样喜欢网络购物的“90后”并不在少数。
喜爱娱乐 重群体认同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除了时尚等开销以外,娱乐也纳入了“90后”大学生们的开销计划。
不少刚工作的“90后”透露,在每月2000元至4000元的工资中,他们都会单列出一部分作为娱乐支出,如和同学一起去KTV、打台球、泡吧等。在他们的眼里,“娱乐不只是为了娱乐,更是为了顺畅地和朋友们进行交流和沟通,和书本知识相比,社交能力同样也非常重要。”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90后”人群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而且敢于尝试新事物,对生活中非常规事件兴趣盎然,具有渴求体验的心理。对于品牌的认知度也比较高,消费比较集中,有自己的圈子,消费容易冲动,易受环境中其他消费群体比如朋友、网友、同学的影响,就是所谓的群体认同感。
当然,虽然“90后”大学生的开销看似很“猛”,但他们中的一部分还是比较注重经济独立。尽管父母给了生活费,他们还是尽可能地尝试勤工俭学或社会实践,一方面为了积累社会经验,更重要的是希望能早日摆脱父母的羽翼,能真正独立生活。
□本报记者 孟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