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道全 摄影报道
置身于闹市的喧嚣,却又守候着土地的宁静;享受着城市的舒适,却又耕耘着自乐的心境。他们,就是一群生活在城市而又在城市的边边角角不断寻找土地的“种地人”。
10月19、20日,记者利用双休日时间,对这群有着特殊“爱好”的达城种地人进行了采访。
“不让自己停下来”
在南外二号干道旁的一块闲置空地上,记者见到来自达川区景市镇的夏大妈时,她正在自己“家”的辣椒地里忙活。
“你看,这辣椒再不摘都下市了”,夏大妈指着眼前一片辣椒地说,“去年听说这儿要建房子,但一直没见动静,我也就见缝插针刨了一块地出来。”
说起自己的种地经历,夏大妈笑得很爽朗:“去年见到这儿是空起的,就顺便把它挖起来了。先是种些玉米,后来又种了些青菜、萝卜之类的时令蔬菜。”
正是有了夏大妈的带头,周围的邻居也动起来,你搬块石头围上一块儿,他刨个小沟以此作界,不出半月功夫,这块足球场大小的“荒地”便被几十户人“据”为己有。
谈起一年来的收成,夏大妈更是喜上眉梢:“吃不完,多了的还要送些给别人。”
夏大妈乐呵呵地说,平日里闲的时间多,家里还有儿媳妇收拾,自己也落得清闲。“出来找块地种种,就是不让自己停下来。”
地点:西外 人物:邓大爷 进城时间:8年
打发时间过得充实
遇见邓大爷是在西外金龙大道旁的一块空地上,彼时他正和老伴栽着青菜秧。
见到记者,邓大爷索性停下手中的锄头接上了话茬:“70岁了,在家闲着无事,就找了这一小块儿地种种。”
“你子女让你出来侍弄地吗?他们没意见?”
“他们说,我就走。”邓大爷答应得很干脆。邓大爷说,尽管8年前就开始在城市生活,但种了一辈子地的习惯还是改不了。再加上自己的一双女儿、一双儿子现都已工作,就连最小的孙子也已读大学。“别人都还可以去跳个舞、打个麻将,我们老两口只会种地,其他的又耍不来,一天不出来找点事做哪习惯得了?”
或许正是这个缘故,到城里生活的这段时间,邓大爷便开始在住地周围寻找“地源”。开始时,还和附近的村民“拼”些地来种,可是远了点。直到前年,邓大爷发现了离自家不远的这块空地。为了打发闲散时光,邓大爷和老伴一起,硬是从一堆杂草、乱石中刨出了这块六七十平方米的地。
“一天没事在地里种些菜,时间也打发了,过得也充实些。”邓大爷一脸堆笑。
地点:老城区某楼顶 人物:李先生 工作时间:23年
打麻将不如种种地
早就听说李先生家时令蔬菜自给自足,记者专程去看了个究竟。
李先生是某机关的工作人员,说起种地经历时,他感慨万千:“以前就爱打个小麻将,可长此以来,不光钱输了不少,因为深夜才归,妻子女儿都很有意见。这不,10年前买房时就特意选了个顶楼,可以种种菜,打发些时间。”
记者来到李先生家的楼顶,嗬!还真是个“大观园”。虽然面积不大,但“内容”颇丰:不仅有茄子、白菜、萝卜,还有挂在架子上的冬瓜和牵满藤架的葡萄。
李先生介绍,自打有了这宝贝园子后,打麻将的习惯也改了不少,家里吃的时令蔬菜是一棵也没从市场买,而且还时不时地送与亲戚邻里。
正是有了这宝贝园子,除去工作上必要的应酬要参加外,平日里每到下班后,李先生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上楼来伺弄一番,浇浇水、拔拔草。
妻子、女儿现在也改变了对李先生的看法,少有意见了,一家人相处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