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生活1版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达州传媒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3年4月15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少年中国”到“银发中国”
中国迎来首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
开江县的老年人参加文艺表演。(本报记者 王万礼 摄)

    ·人民日报记者 李晓宏·

    “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4.8%。”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副主任朱勇介绍说,我国上世纪50年代“婴儿潮”时的出生人口,现在正在形成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

    “从‘少年中国’到‘银发中国’,我国仅用不到20年时间就走过西方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变老’之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说,我国人口老龄化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将贯穿整个21世纪。现在老年人口年均增长800万人,到2050年将达到4.3亿人。届时,平均每3个人中就有1个60岁以上的老年人。

    “跑步前进”的人口老龄化,正使我国遭遇各种问题。一是人口年龄结构迅速转变,劳动力人口逐渐减少。2011年,我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2013年将降到9.36亿人,劳动力供求格局开始改变。二是“空巢老人”现象突出。最近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我国“空巢老人”占老年人口的比例接近50%,2013年将突破1亿人。农村“空巢留守老人”规模庞大。无子女老年人和失独老年人开始增多,他们当中许多人存在孤独、苦闷、抑郁甚至厌世等心理问题。三是高龄化趋势明显。80岁以上高龄老人以每年100万人的速度递增,2013年将达到2300万人。失能老人继续增加,从2012年的3600万人将增长到2013年的3750万人。

    翟振武指出,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未备先老”和“未富先老”的特征日益凸显。

    随着家庭小型化、人口流动化,传统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式微,“居家养老为主,机构供养为辅”成为我国养老保障服务的发展方向。但因人力、物力、财力、认识和制度等准备不足,社会化养老服务供给匮缺,导致“未备先老”。

    比如,按照国际通行的5%的老年人需要机构养老这一标准,我国至少需要1000万张养老床位,但现在不到300万张,缺口达700多万张。这些床位中,绝大多数是农村敬老院的床位,需求量较大的城市仅占50万张左右。另外,真正需要进养老机构的是高龄、失能等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而目前具有护理功能的养老机构非常少,大部分养老院仅提供一般的生活照料。

    “‘十二五’期间,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就是‘未富先老’。”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表示。

    “先老”是指人口老龄化加剧带来的劳动力供应衰减、价格上升,使我国传统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不复存在。目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数量、劳动年龄人口数量难以满足城市需求,普通劳动者的工资加速上涨。“未富”意味着短时间内我们不会在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形成足够显著的竞争优势,因此处于“比较优势真空”阶段。如果对这一问题应对不当,有可能陷入发展徘徊不前的“中等收入陷阱”。

    哲人说,人口就是一个国家的命运。当前,汹汹而来的人口老龄化态势,给“未富先老”的中国带来巨大考验和压力。如果不加快健全“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的制度和服务体系,人口结构迅速老化将“窒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6-201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日报热线:0818-2380088  晚报热线:0818-2382258  本站热线:0818-2379260
新闻QQ:562836866 客户QQ:159847861 新闻投稿邮箱:dzrbs88888@sohu.com 图片投稿邮箱:dzcmw@163.com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 -当前在线[]
   第01版:生活1版
   第02版:生活2版
   第03版:生活3版
   第04版:生活4版
我省调整粮补政策
我市召开文明交通行动计划联席会
从“少年中国”到“银发中国”
繁荣背后有隐忧
达成动车开行方案有变
我省十三万人参加公招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