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就要把十八大精神转化为推动溪口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不竭动力,落实到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的具体工作,落实到全乡1975户6819名群众创造幸福生活的自觉行动,建设活力溪口、实力溪口、魅力溪口!”近日,当笔者走进溪口乡后坝沟村李家大院,该乡党委书记张玉红正组织近百名干部群众在这里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虽然时值寒冬,但村子里是暖融融的一片……
“打铁要靠自身硬”,没有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和一支坚强的党员干部队伍,就不可能实现全乡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近年来,溪口乡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自身发展能力作为党建工作的根本任务。乡党委按照“三分类三升级”要求,组织力量对全乡8个党支部进行摸底调查、分类定级,坚持“一村一策”制定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对评出的“后进村”,由乡党委书记、乡长分别挂点帮带,下派2名优秀机关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对全乡162名党员和28名预备党员实行“党内管理目标责任制”。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溪口乡党委坚持以“提高思想、增强能力、改进作风、改善形象”为重点,倡导学习创新,保持政令畅通,让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有成长的平台、成功的舞台。该乡形成了乡村两级机关干部每周一次集体学习、每月一次田间地头交流、每季度讲一次党课、每年分批次到外地考察学习的长效学习机制,促进乡村干部能力提升、开阔视野和增强本领。同时,创新推行乡、村干部纵向交流和乡干部轮岗横向交流机制,村支部书记轮流到乡机关体验任职3个月,每年选派2名乡干部到村任职。乡党委还坚持实行“1+3”模式,即每名机关干部直接联系1家创业户、1个困难户、1名留守儿童(老人);全乡机关干部严格实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使全乡党员干部成为“群众致富的带头人,服务群众的贴心人,政策法规的明白人,清正廉洁的放心人”。
美丽溪口,新村建设入画来
鳞次栉比的楼房,风貌独特的挑檐,绿树成荫的后院,宽敞平坦的广场,精美的糙白玉河栏……走进溪口乡喻家梁村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点,仿佛置身于一个精美绝伦的世外桃源。“以前我在山上住土墙房,现在搬进了‘别墅’,这辈子做梦都没想到啊!”沐浴着冬日的暖阳,今年已是73岁高龄的朱朝碧老人站在自家的“小洋楼”前笑得合不拢嘴。
溪口乡按照“坚持三为主,加大三改革,推进三集中,实现三目标”的思路,加快推进新村(新区)建设步伐。据溪口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余家强介绍,为推进科学创建和民主创建,该乡专门聘请了达州建筑设计院、西华大学等有关专家进行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依靠群众、整体推进;全面落实群众“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干,自己管”的方针,对场镇新区和三合面新村进行集中规划打造。通过科学规划,层层发动,示范带动,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出土地由村委会统一征用调整,基础设施及公益事业统一建设,民房建设由农户筹资交付村委会统一组织建设的模式,从而极大加快了新村建设进度。目前,喻家梁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点规划用地45亩,现已建房50户51幢,安居人口125人,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同时,后坝沟村、楼坝河村、双龙庙村、向家岩村新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推进,全乡近百家徽派式风貌打造户正加快推进,曾经低矮破旧的瓦房在这里正逐渐消失。
今年以来,该乡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扩大发展成果共享度。加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为群众提供舒适快捷的办事环境;加强村级阵地建设,对楼坝河、向家岩村委活动室全面修缮,配齐办公室设备,切实发挥阵地功能;全部完成电视广播光纤主线搭建,让更多群众用上光纤电视;新建三村段家河、向家岩两座人行铁索桥,解决了近千人过河难问题。新建竹(峪)黄(钟)公路(溪口至丝罗段)断头路、竹(峪)丝(罗)路,实现溪口到万源城区路程缩短45公里;规范5个农村合作医疗点,农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5%以上,全面完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幸福的道路,正在这里不断延伸……
美丽溪口,壮大产业促发展
在“2012感动万源年度人物”候选人名单中,溪口乡一位叫肖学育的农村妇女赫然名列其中。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她之所以让人感动,就在于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
前年,肖学育的女儿突发重症,家里欠下高达12万元的巨额债务。为了改变肖学育的家庭困境,溪口乡党委、政府把她送到了外地学习旧院黑鸡养殖技术。回乡后,又协助她贷款10多万元,赠送了500只鸡苗,建成了1000余平方米的旧院黑鸡养殖场。后来,她又通过股份合作的形式,吸引了周边10多家农户和她一起共念“旧院黑鸡经”,并聘请了七八个农民在她的养殖场务工。如今,肖学育成了当地有名的“鸡婆婆”,年出栏旧院黑鸡1万只以上。
像肖学育一样,溪口乡今年涌现了魏青松、张代华等一大批致富能手。结合万源市全民创业活动的开展,该乡牢牢抓住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中心任务,创新推进农村股份合作社。一是通过“一个模式引领一方发展”。该乡结合本乡实际,积极推广“支部+股份合作+带头人”这一模式,推动党委抓支部、支部抓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带动农户,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该乡建立了7个股份合作社,社员达800多人,其中合作社负责人80%是党员。二是通过“一项机制铺就一条创业路”。该乡开展了每一名乡机关领导干部结对联系帮扶一个创业对象,划定帮扶区域;全乡每名党员联系一户农户,协助服务开展就业创业,实行“预决算制”。三是开展“一面旗帜带动一批创业户”活动。全乡成立“李林森志愿服务队”6支36人,落实帮扶对象17户,争取项目资金10万元,带动投资50万元。2012年,全乡新培育生猪养殖大户20户、黑鸡养殖大户5户、山羊养殖大户10户;建微小型企业17家,注册商标3个;发展银杏种植基地1000亩、银杏苗圃基地200亩、黑花生种植基地200亩、山药繁种基地20亩、树花菜10000亩、黑豆300亩、优质马铃薯500亩,特色农业产业正在这里蓬勃发展。
美丽溪口,优美风光惹人醉
溪口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溪口老街又名“西木老街”,建成于清朝乾隆年间,位于溪口乡场镇南方。老街全长300米,宽5-8米,街道全石梯而建,房屋全是两楼或三楼川东民居特色木架结构,是万源市目前保存最完整最长的古场镇。流淌着历史痕迹的石梯街道,精巧玲珑的楼阁、镂刻精美的花纹图案,加上小门、大堂、天井,显示了川东民居的古朴典雅,别有情趣。李林森主题电影《雨中的树》、万源旅游形象宣传片《中国万源,世外桃源》分别在这里取景。
溪口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洞中天”漏米岩,石洞奇特,如梦如幻;石笋沟怪石突兀,近是石柱,远似竹笋,乃自然之笔;马鞍寨雄险灵奇,石壁雕刻巧夺天工,石俱雕琢匠心独具;溪口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是有名的 “银杏之乡”,上百年银杏就有100多棵。后坝沟村四组刘家院子成片银杏林,其面积达10多亩,上百年大树(四五人合抱)10余棵。还有东边水洋坪、西面佛爷山,绵亘起伏,千种奇花异草,百样飞禽走兽,尽是天宝物华……
溪口是万源市政府命名的“红军之乡”。这里有许多有志青年早年参加红军,西路红军战士喻占荣出生入死的11个经典故事更是广为传颂,感人至深;董必武的夫人何莲芝曾在溪口乡一喻姓人家居住将近6年,并从这里走向革命。溪口乡还有着浓厚的腰鼓文化底蕴,是当地有名的“腰鼓之乡”。
溪口乡党委副书记夏琳尧介绍说,为充分发掘溪口旅游资源,溪口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万源市委、政府的旅游发展思路,正加紧打造溪口“一日游”线路:体验喻家梁村三合面新村(1000亩银杏苗基地,有体验式农耕场、品尝黑花生、采掘山药等)——观赏溪口老街(《雨中的树》拍摄基地)——瞻仰何莲芝故居——畅游马鞍山——穿越银杏林。溪口,这张瑰丽无比的自然画卷,正舒展于万源西北,让世人惊艳。□王永明
溪口,溪口,美丽的溪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