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她是经人介绍认识的。那时,他们都在一个学校里教书。
媒人说他忠厚老实,勤劳能干,能依靠着;说她温柔贤惠,善解人意,很会持家。
他想想自己已经到了结婚的年纪,也就没有多想就答应了。而她觉得自己还没有谈过一场正儿八经的恋爱,就这样停船靠岸了,心里不免有些遗憾,经过一番思量,也答应了这门亲事,因为她的直觉告诉她,他是个好人,既传统又现实,要是错过了,就不会再回来,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需要及时抓住。
他们的老家在深山里,经济条件也不好,他们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结婚的时候,除了每人一辆自行车以外,其他什么也没有,没买家具,没办酒席,一切从简,一贫如洗,婚后与婚前一样住着学校的公寓,继续用着学校分给他们的一间房子和一床一桌一椅,集吃饭、办公和住宿三种功能于一体,只是两张小床合并在一起成了一张大床。
婚后的日子平平淡淡。每天,他们除了煮饭、吃饭、洗衣和睡觉之外,就是忙于教学,备讲批辅,一如既往,一心扑在教学工作上,起早贪黑,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两眼一闭,梦见学生,周末和节假日,他们会一起骑上自行车回到老家帮助父母干农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过,他们并没有觉得这样的日子枯燥乏味。刚开始,她还有些不习惯,总觉得和一个陌生人在一起生活,有些不自在。不过,随着日子的慢慢过去,她不仅习惯了,反而还觉得很温暖。
还好,这时,孩子出生了。她在教学之余,又把全部的感情倾注到了孩子身上,开始关注孩子的吃喝拉撒,穿衣打扮,心理教育。对于她的爱的转移,他毫无怨言,反而很开心。因为他和她一样,把孩子看得高于一切,仿佛觉得孩子就是他的全部。孩子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动着他的心。孩子只要有一点头痛脑热,他就会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恨不得自己替孩子生病;孩子学习有了退步时,他会懊悔不已,只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总觉得是自己平时对孩子关心不够,才会如此糟糕,他在孩子面前做事时,会更加小心翼翼,生怕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再次受到伤害;孩子学习取得进步时,他会乐不可支,恨不得将自己的幸福和喜悦昭告天下,让大家一起分享。
他们勤奋而又聪明,何愁好日子不来呢?
后来,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教师的待遇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工资也涨了又涨,不光拥有了私家小轿车,还采用按揭贷款的方式购置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终于可以在繁华的县城里拥有了自己的家,安居乐业。他们的孩子也考上了清华大学,离开了家,一个人生活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刚开始,他们觉得很不习惯,很是担心孩子在外的生活问题,操心得睡不着觉,他们就一起谈论曾经和孩子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回味着那些美好时光,说着说着就会忍不住笑出声来。不过,懂事的孩子每星期都会给他们打回来电话,说一些在大学的美好生活,过得很开心,自由自在,末了,又说学校把学生当“国宝”,管理得既安全又舒心,让他们放一万个心。他们替孩子高兴,可是,心里也有些淡淡的失落。
于是,他们明白了,原来孩子也有自己的生活啊!孩子终究要飞出去的,远走高飞的孩子才算有出息,他们曾经精心为孩子营造的家,只是孩子暂时停靠的港湾,而外面的大千世界,才是孩子永恒的乐园。这时,他们才发现,只有他们俩才能够长长久久地在一起,相互依靠。
想到这里,他们的爱又渐渐从心底回归了,她又开始为他担心,他也开始为她着想。在他们的眼里,生活依然甜蜜而又温馨。因为两个人能够彼此守护,相濡以沫,也是一种幸福。
□李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