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9月26日上午,市委副书记、市长何健主持召开市政府第5次常务会议,听取“9·18”洪灾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情况汇报,研究部署灾后重建工作。何健强调,全市上下要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在达视察灾情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在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举,用非常之策,抗非常之灾,万众一心、攻坚克难、化危为机,奋力夺取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全面胜利,创建非地震灾区重建美好新家园示范区。
受高空低槽和低层暖湿气流影响,9月17日至19日,我市普降暴雨,部分地区大暴雨。此次强降雨范围广、强度大、速度快、来势猛,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基础设施造成了惨重损失。全市6个县(市、区)229个乡镇、246.64万人不同程度受灾,渠县县城及所辖30个场镇、达县8个场镇被淹,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7亿元。
面对特大自然灾害,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紧急动员,组织全市军民,全力投入抗洪抢险,奋力开展生产自救,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取得了抗灾救灾的阶段性胜利。
何健说,尽管我市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恢复秩序、生产自救和重建家园的任务仍非常繁重艰巨。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深刻认识此次洪灾给老百姓带来的巨大损失,将妥善安置灾民作为灾后重建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实。民政部门要深入灾区,全面核查锁定灾情,掌握受灾群众缺粮、缺衣被和住房等情况,切实保障灾民基本生活需求,做细做实过渡性安置工作;住建部门要做好危房排查鉴定,严防次生灾害发生。同时,要广泛发动社会捐助,大力倡导无灾帮有灾、轻灾帮重灾,亲帮亲、邻帮邻,团结互助、共渡难关。
何健指出,灾后农房恢复重建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地要细化任务,明确责任,抓紧抓好。要把农房恢复重建与新农村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两化互动”结合起来,高起点做好灾后房屋重建规划,避开灾害点、行洪道、泄洪区,切实提高灾后重建水平,努力打造示范点。要认真落实房屋重建优惠政策,简化办事程序,做好服务工作,积极协调解决资金、土地、建材等关键要素,引导帮助群众重建美好新家园。
何健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尽最大努力,争取得到国家部委、省委省政府、省级部门和社会各界更多的关心、关注,变不利为有利,变灾害为优势,获得更多的政策、资金、项目支持。要根据洪灾的损失情况,做好项目的编制和申报,全力抓好项目争取和对接,努力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突破。
何健着重强调,各级各部门要科学制定和完善渠江流域防洪减灾规划和灌溉用水规划,着力提升防灾救灾能力。同时,要加强山洪灾害防治、中小河流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微小型塘库堰修复;加强对电站运行的监管,加大对在建电站的执法检查力度,不断提高防洪抗灾减灾能力。
会议还审议并原则同意了《达州市“十二五”社会管理创新发展规划》、《达州市“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达州市“十二五”综合交通枢纽发展规划》和《达州职业教育园区建设方案》。
市委常委、副市长何平、黄平林,副市长王全兴、胡杰、吴应刚、邓瑜华,市政府秘书长张礼忠出席会议。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德珍、市政协副主席彭飚、达州军分区后勤部长任清志应邀列席会议。
(本报记者 谭楚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