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达州市支队在抓部队建设中,注重按照《纲要》和《三十条》要求,坚持转变作风抓基层,求真务实打基础,有力地促进了部队发展。
不争彩头打基础
去年年初,支队被武警总部表彰为“连续13年安全无事故先进单位”。面对成绩和荣誉,支队长王松清、政委徐超一致认为,虽然支队建设形势较好,但弱项还很多,基层发展也不够平衡,如果盲目争“彩头”,就势必“栽跟头”。只有扑下身子抓基层,固强补弱打基础,才是唯一的出路。
认识的高度决定行动的力度。支队党委“一班人”形成了“年年打基础,届届打基础,合力打基础”的共识,并结合自身实际科学谋划发展思路,进一步端正工作指导思想,坚持把工作重心放在抓基层、打基础上,把主要精力花在抓好“三项经常性工作”落实中。针对部分基层党支部“三个能力”和少数干部素质较弱的情况,采取集中轮训、以会代训的形式,及时组织基层党支部正副书记和干部进行培训,对他们面对面地教方法、传经验、指路子,手把手地搞好传帮带;针对基层建设发展不够平衡,中间层相对较大,后进层底子较薄的状况,注重把抓基层的着力点放在打基础上,坚持分类指导,重点帮建。
不图虚假求真实
说实话、讲实情,狠杀弄虚作假风气,这是该支队转变工作作风坚持的一个原则。今年3月底,武警总队肖凤合少将到支队检查工作。对存在的问题要不要如实上报?支队党委常委意见不一。有人认为总队首长第一次来支队,自家揭短亮丑,会给领导留下坏印象,部队几年都难以翻身。对此,王松清、徐超一致表态:对部队全面建设负责,对全支队官兵负责,就得敢于自亮“家丑”,实事求是地汇报支队存在的问题。于是,支队党委在汇报会上如实汇报了存在的3个方面的问题。这种敢于求实,自揭“疮疤”的态度,不仅没有受到总队首长的批评,反而得到了肯定。
对上务实,对下也丝毫不例外。就机关抓基层“天天见是不是面对面”、“到基层是不是抓基层”、“机关忙是不是政绩好”等问题摆到桌面上,组织大家交流讨论,并进一步细化蹲点、调研、帮扶有关规定,要求支队工作组每次蹲点回来,必须如实汇报蹲点期间开展了哪些工作,帮助基层发现和解决了哪些问题,对一时未能解决的问题有什么建议,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机关少数干部作风飘浮、指导基层不力的问题,自觉做到变“身入”为“心入”,变“走马观花”为“精耕细作”。
不搞应付重长远
在为基层办实事、解难题中,该支队党委“一班人”不应付了事,不搞“半截”工程,而是心系基层,着眼长远,真心实意地帮基层官兵解决“挠头事”,努力把基层难事办好,好事办实。
支队党委“一班人”认为:抓基层,为基层服务,不能搞一些短、平、快的“半截”工程,简单应付了事,而要着眼长远,尽心尽力,越是基层官兵难办,一时办不到的事情,越要去想法办到办好。随即,支队专门召开了攻坚克难部署会,成立了由王松清、徐超挂帅,部门以上领导和相关科室干部组成的攻坚克难领导小组,按照“调查摸底、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逐个突破、整体推进”的思路,采取党委常委和部门副职领导定点包队、分工负责的方法,对每个人员的目标、责任进行了细化和量化,并派出了7个由部门以上领导带队的工作组深入基层各单位调查论证,现场督促指导,以啃“硬骨头”的精神,集中优势力量攻坚克难,先后协调相关目标单位和政府召开正规化建设联席会议,促成了达县、开江、通川区和万源市中队立项新建。
自去年以来,该支队共争取地方政府和目标单位资金2650万元,先后完成了三、六、十和大竹县中队4个单位和达州市监管中心、大竹县看守所新建搬迁,对万源、宣汉、开江、渠县看守所及川东监狱等5个目标进行了改建,圆满实现了支队挂账销号执勤隐患归零的目标。
□周晓辉 张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