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随着土地流转的深入推进,通川区成立了区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乡镇下设土地流转事务办公室,以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近年来,通川区加大了土地流转力度,各乡镇积极引进企业或业主发展蔬菜、花卉、养殖等项目,增加了土地收益和农民收入。但在土地流转中暴露出的私下流转、口头协议、合同不规范、内容不全面、责任不明确、流转价格过低、流转期过长等问题时有发生。针对这种情况,该区成立了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从农林、司法等部门聘任了10名在职人员担任兼职仲裁员,主要负责土地承包纠纷的调解,案件的受理和调查取证,各种仲裁法律文书的起草,土地承包档案的管理,该委员会和乡镇下设的土地流转事务办公室为土地流转管理服务搭建了很好的服务平台。
今年2月,通川区双龙镇石门村一社与一业主签订了堆码场租用的土地流转合同,该镇土地流转事务办公室在审核中发现,堆码场在以前就已经租给了其他的业主,而且租赁还未到期,该事务办立即对这一由新老社长交接中产生的失误进行了及时纠正,使该社避免了一场不必要的官司,也维护了农民和业主双方的利益。该村主任潘道光事后说:“土地流转事务办的监督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保障了农民的权益。”
双龙镇成立土地流转事务办公室走在了该区前列,事务办主要负责辖区土地流转合同的审查、备案,业主的引进和跟踪服务,着重解决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诸如租期过长与政策抵触、租金过低影响农户收益和改变用途违反国家法律等方面的问题。“有了土地流转事务办公室的监督,使土地流转合法有序,最大限度发挥了土地的经济效益。”双龙镇镇长王刚介绍说。截至目前,该镇8个村建立了流转机构,集中流转土地3700余亩,引进企业业主20余家,建园区1个,农民收益较自发流转亩均提高50余元。
据了解,通川区土地流转机构,从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着手,及时向农户提供土地流转的有关情况,引进有实力、高信誉的企业和经营者,并严格把关指导,加强检查监督,使农民在土地流转中做主人、保利益,该区农民“放心”、“顺心”流转土地蔚然成风。
(本报记者 胡玉石 高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