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下火车,感觉到眼前的万源不是三年前的万源了,城区街道宽阔了、街面干净了、旧房子不见了、新楼房多了、市民文明了,城市面貌大变样。”9月17日,在广州一家外资企业工作的万源市太平镇燎原社区居民黄军华回来陪父母过中秋节,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
“有破才有立,冲不破茧的蛹虫,永远变不成美丽的蝴蝶。”达州市副市长、万源市委书记陈中华、市长王成军在前不久向省委巡视组汇报会上谈近年来经济社会工作的发展变化时如是说。
记者从万源市委办公室获悉,2007年以来,万源市深入开展新一轮思想解放大讨论,紧紧围绕实施生态环境立市、工业项目强市、科教人才兴市、特色产业富市“四大战略”,突出强工、重农、活商、建城、兴旅“五项重点”,奋力打造联动秦巴第一城“五个目标”,着力抢占川陕渝结合部制高点,实现了万源近三年来又好又快发展的宏伟蓝图。今年以来,该市把握“巩固回升、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1—5月,全市实现地方生产总值20.4亿元,同比增长15.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7亿元,增长2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3亿元,增长20.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692万元,增长54.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30元,增长12.6%;农民人均期内现金收入1830元,增长10.2%。
强力推进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着力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培育规模以上企业47家,一批重点企业、新型工业项目相继落户园区,大巴山旋窑水泥新型干法生产线、天予植物药业中药提纯等项目竣工投产,华新万源水泥、罗铁山天然气净化厂等项目进展顺利。
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着力打造“中国天然富硒农产品基地”。全市建成富硒茶叶、中药材、薯类、耳菇等特色农产品基地47万亩,培育旧院黑鸡、板角山羊等畜禽养殖大户1170户;培育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6家;完成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和GAP质量认证17个。商贸旅游加快发展。建成大巴山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和鑫朗能源成品油储运储售中心,培育商贸物流骨干企业9家,建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300多家,基本形成了连接城乡、联动秦巴、面向全国的商贸物流体系。着力打造红色文化、生态旅游等旅游精品,全市接待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年增长率均保持在15%以上。
城市形象加速提升。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建成城市道路交通、供排水、天然气供应等管网系统和8个城市小区,国道210线城区段改道一期工程、城南迎宾大道、滨河大道整治工程、河西亲水平台等城市重点建设项目相继竣工投入使用,全市城镇化率达28.3%。
交通枢纽加速打造。大力开展“交通大会战”活动,硬化县乡公路360多公里,新建乡村公路1200余公里,年底实现乡乡通水泥路目标;襄渝铁路Ⅱ线竣工通车,万源国家二级火车站正在改扩建,达陕高速公路、城(口)万(源)快速通道、国道210线改造项目正加紧实施,全市初步形成以国道210线、省道302线为主骨架及13条县道辐射周边三省7县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川陕渝结合部交通枢纽地位日益凸显。
农村基础设施加速改善。总投入2.8亿元的白杨溪水电站和总投资2000万元的青滩河水电站建成并网发电。建成集中供水工程50处、微水窖1.5万口,解决1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消除农村校舍D级危房1.6万平方米,完成52个乡镇卫生院和372个村级卫生站建设;改建10千伏线路500余千米、低压线路1310千米;建成移动基站158个,网络覆盖率达98%。
健全基层党建责任体系,完善基层干部保障激励机制。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突出“重品行、重实干、重基层、重边远”原则,始终坚持在抓发展的过程中发现干部,真正选出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2007年以来,该市共交流干部285人,125名业务优秀、实绩突出的市级机关后备干部被提拔到科级领导岗位,56名在条件艰苦、地势边远乡镇埋头苦干、做出实绩的干部被交流、提拔,41名乡镇长被重用为党委书记,11名乡镇党委书记交流到市级部门担任“一把手”,17名市级机关优秀年轻干部交流到乡镇担任党政一把手。
·本报记者 陈思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