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考生紧绷的那根弦终于松懈下来。于是乎,考生们有的天天泡网吧,在虚拟网络玩得不亦乐乎;有的狂打篮球,在球场拼得死去活来;有的结伴包起KTV,唱起歌来没日没夜;有的天天赴宴喝酒,吞云吐雾;有的闭门不出,郁郁寡欢……
对于刚刚结束高考的考生来说,要理性面对高考,切忌大喜大悲,以免乐极生悲。那么,高考过后考生的心理和行为究竟有些什么变化和表现,需要怎样应对呢?对此,记者专门请教了我市部分高完中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和心理专家,他们对高考后学生心理进行了归纳,并提出科学建议,希望能对广大考生及家长一些帮助。
放纵型心理:放纵型考生在考生群体中占到相当大的比例,他们认为高考结束便意味着苦日子熬到头了,得好好犒劳一下自己,弥补自己这么多年来的艰苦奋斗,因此毫无节制地玩。
渠县中学校长陈建建议:考生应自我控制,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考生要学会调节自己,必须合理安排时间。不妨利用假期看些课外书,参加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从事体育锻炼,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抑郁型心理:抑郁型考生的表现是吃不好、睡不好,情绪低落,有些还伴随出现强迫思维强迫行为,自怨自责。有的人甚至由于性格突变暴躁,让人觉得难以理喻。
宣汉中学校长王专建议:考生要正确评估自己,千万不能仅凭一次成败论英雄。有这种心理的考生不妨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避免不良情绪的困扰。可以多参加集体活动,通过愉快的活动摆脱消极情绪的困扰;也可以选择外出旅游,在自然风光中放松心情。
茫然型心理:茫然型考生从原来紧张的高考学习中一下子放松下来后,会出现一段真空状态。对于相当多在高考路上一直被父母、老师推着走的学生来说,随着压力的释放,会产生一种虚无、无所适从的感觉。尤其高考后父母对自己的生活学习要求的变化,大家期待的眼光都放在分数时,这种感觉更明显。
达一中党委书记胡治中建议:多和父母、同学、朋友交流,多运动、参加社交等,避免无事可做而加剧虚无情绪。也可以用这段时间来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做一些平时想做却没有机会做的事情。
焦虑型心理:考后焦虑型心理比较常见,许多考生在考后会出现这种患得患失的状况,尤其是那些平时学习成绩还不错的考生。他们往往期待值比较高,但在等待放榜的日子里,由于不确定性而变得焦虑。这种焦虑对于那些心理素质弱的考生还会持续加重。比如有些高考学子会出现由焦虑到失眠,再从失眠到抑郁等。
开江中学校长罗拯建议: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填充自己,每天都很充实,也就不会乱想;找同学好友倾吐自己心中的烦恼与不安;参加聚会;变换环境,去其他地方走走。
·本报记者 桂爽 李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