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1992年6月10日的李竹影,是大竹中学2010级的一名应届学生。在今年高考中,她以总分613分的成绩获得了达州市文科第一名,其中语文115分、数学120分、外语132分、文综246分。
为探究李竹影成功的秘诀,本报记者第一时间对她进行了采访。
“‘小记者’伴我一路成长”
“刘老师,我还是你们的小记者呢!”与李竹影一见面,她就和记者愉快地拉开了话题。
据李竹影讲,还是在大竹县文星小学读四年级时,她就成为了《达州日报·校园周刊》的小记者,多次聆听报社记者的讲座,多次参加小记者活动。在文星小学、文星中学读书期间,她在《达州日报·校园周刊》上发表了好几篇作品,成了学校很有影响力的“新闻人物”。进入大竹中学读书后,她又喜欢上了写诗,记得参加大竹中学90华诞校庆时,她写的一首《三代人一个梦》的诗歌,荣获学校征文二等奖。“第一次领到报社寄来的稿费时,我是多么高兴啊!看到同学们羡慕的目光,听到爸妈赞美的言语,我心里暗暗发誓今后一定要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来。”李竹影告诉记者,虽然那时只有10多元的稿费,但对她的影响却是巨大的,激发了她对文科的兴趣。李竹影说,她至今还好好地收藏着小记者证,她选择报读文科与当小记者的经历有很大的联系。
“当小记者对你到底有哪些收获呢?”记者好奇地问道。
李竹影笑了笑,说:“成为小记者后,通过参加活动,我的胆量增大了很多,敢于大胆参加校内校外各种活动了;我的口才和社交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每次班上组织讨论我总是第一个抢着发言,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我也显得更加活泼自然了。以前,我每次都要为老师布置的作文发愁,通过参加小记者活动,我爱上了写作,写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如今,我的理想很多,想当文学家,想当医生,还想当经济学家、外交家,也许将来做记者也是我一个不错的选择吧。”
“课外书籍充实了我的业余生活”
“我最喜欢阅读课外书籍,《读者》、《译林》、《廉政》、《环球》杂志,还有一些时政报纸我都读。除了自己在书摊上购买一些,还到朋友那里去借来阅读。”当谈起自己的爱好时,李竹影打开了话匣子,“课余饭后、睡觉之前,我总爱随手拿起一本杂志、一张报纸阅读起来,连这次高考的间隙里,我还读了好几本杂志呢!通过这些课外书籍的阅读,不仅充实了我的课余生活,还为我提供了不少的写作素材,增强了对事物的新鲜感,也增强了我的政治敏感性。”
“阅读课外书籍占据了你一定时间,对你的学习有无影响呢?”记者不解地问道。
“有一点影响,但影响不是很大。我的语文成绩起伏很大,好的时候能考到130多分,差的时候只能考100多分。”李竹影笑着说,“这或许是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吧!每次考差了,老师总要找我谈心,分析考差的原因,勉励我在学习上不要灰心。我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老师们在物质上也给我提供了不少帮助,学校还为我提供了奖学金、助学金等援助。”
“你在学习方法上有哪些可取之处呢?”
“我认为,文字科目要多读书,还要适当读一些课外书。要把看书与做题结合起来,但不要做太多太繁乱的题,做多了反而会把脑壳搞晕。”李竹影一边说一边比划,“我在看书时,如果心情平静的时候就喜欢默看默记,心情烦乱时就爱读出声来。这样做,很容易记住需要记住的内容。”
“李竹影很注重学习方法,她不爱死记硬背,而是在理解中记忆。”班主任王俊老师说,李竹影除了喜欢阅读课外书籍,还喜欢参加课外活动,经常组织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在学校举行的一次课本剧编演比赛中,李竹影扮演《雷雨》中的鲁妈还获得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当记者问起李竹影的报考志愿时,她说她目前还没有考虑好究竟报读哪所学校哪个专业,但只要是北京就可以。她说,北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政治、文化中心,那里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北京读书能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对自己今后的人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报记者 刘礼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