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北外镇徐家坝直达东岳乡凤凰村的“东徐路”被评为全省十大乡村最美公路20强,1500余名城镇居民顺利参加医保,33个城市社区便民服务站相继建成并开展便民服务,工业集中区第一批拆迁安置户搬进新家,第一批失地农民领到了养老金,将军故里开馆迎客……随着统筹城乡发展步伐的加快,去年以来通川区捷报频传。
作为一个只有42万人口、财力严重不足的通川区,统筹城乡发展为何快速推进?通川区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大丰介绍说,审计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出应有的贡献,确保通川区统筹城乡发展这辆“豪华巴士”始终行进在快车道上。
事前介入让统筹城乡发展平稳“起步”
“过去一些审计项目常常是‘秋后算账’,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现在一开始就介入,晓得里头的根根底底,又有‘制度’作硬尺子丈量,既不讨人嫌,工作起来又方便”。通川区审计局投资审计股一负责人说。
自去年以来,该局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作用,以“查错纠弊为手段、以建章立制为方式、以防微杜渐为目的”,针对统筹城乡发展时间短、任务重、起点高,本着鼓励、支持、促进发展的思路,服务于统筹城乡发展为目的,制定出台了《通川区应急工程施工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项目概算管理的通知》、《项目签证变更管理暂行办法》等10个文件和一系列管理制度,对参加建设各方主题的质量、安全管理、概算控制、巡查督查、问题整改都做出了具体要求。从而形成了“用制度管项目、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资金、用制度管人”的良好格局。
事中监督为统筹城乡发展安全“加油”
在王家山风景区重点工程打造现场一施工员说:“审计组工作人员工作太逗硬了,我们想耍一下都不行。”
资金走向向来是个敏感问题,大量的建设资金更加引人关注,针对这一情况,该局严把资金流向和核准资金入口和出口。为了确保监督检查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少走弯路、不折腾,把每一分钱的作用都发挥到极致,该局每天都派人到各项目点现场监督,重点查项目监理出勤情况、管理人员履行管理职能情况和安全文明施工情况,从工程合同签订、工程量考核、现场签证、工程款支付等多个环节加强资金日常管理和专项检查,同时实行专户管理和专账核算,督促相关人员对工程变更签证做到“随做随签、一项一签、一事一签、工完签完”。
事后审计让统筹城乡发展有效“提速”
在魏兴镇友谊村三组这个工业集中区拆迁安置区,组长郭俊武及几个村民七嘴八舌地说:“统筹城乡发展是大事,政府做得好,我们打心底眼支持,我们只关心啥时候能在园区旁边开店或进企业务工那就更好不过了。”
该局围绕统筹城乡发展需要,在14个乡镇办委分别成立了审计站,借助各方力量切实加大审计力度。仅2009年,该局累计完成审计46个,其中政府投资工程审计项目19个,审计总金额5540万元,核减投资977万元,审减率为14.4%。对全区30个村(社区)财务审计中,纠正村(居)务不公开,损害群众利益等违规问题35件,立案查处20件27人。在对社会保障资金审计中,成功运用计算机AO软件与全区离退休人员电子数据核对,查出171户违规享受低保金;与殡仪馆年度死亡人员电子数据对比,查出6人违规享受低保金;利用退休人员与失业保险金发放数据进行检索,查出13人违规享受失业保险金,年节俭惠民资金57.10万元,为通川区统筹城乡发展筑牢“护廉网”。
□刘莉娟 王晓白 郭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