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阳光明媚。置身于通川乡镇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展现在眼前的是紧张繁忙的施工场面、有条不紊的生产场面、睦邻友好的和谐场面……好一个“成效年”建设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良好态势!
建新居
齐心协力“比”万象
驱车前往210国道旁的罗江高石社区,新颖雅致的农民民居别具一格,粉墙黛瓦、木柱石础、青石铺地尽收眼底,实木花窗、花格和仿古屋檐整齐划一,老人小孩怡然自乐,处处彰显现代农民生活的富裕与幸福。
“仅两年时间,我们干出了过去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事情。”该镇干部发自肺腑之言。两年时间里,罗江镇以“三村建设”为载体,以“四区”建设为抓手,着力建好高石新村农民新居和张爱萍将军故居,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调地、分步实施,累计筹集资金1.2亿元,全新打造新村面积20余亩,栽培观赏树木13000余株,新建房屋38户,硬化主干道1公里、人行便道2.5公里,成功打造出川东一流的民居样板工程,川东一流的科普、文化交流中心,集教育、旅游、休闲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
和罗江镇一样,该区双龙、新村等10个乡镇及重点开发区域,正按照“合理布局、完善功能、彰显特色”的“川东民居”思路,大搞农民新居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硬化村道374.3公里,新建饮水井465口,沼气池1285口,美化农房5130余间,农村各地到处呈现出你追我赶、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
调产业
奋勇当先“赛”千红
时值草莓、樱桃陆续开园采收,在富有“草莓生产基地”的磐石乡,小车、摩托车一排排停满路边地头,达州城区及附近城镇游客天天光顾草莓园、樱桃林,体验田园采摘的乐趣。据该乡党委书记潘学生介绍,草莓、樱桃按自选、零售、批发等方式出卖,每公斤10元至30元不等,全乡1860亩草莓、6350余株樱桃已收鲜果60多吨,收入达130余万元。
近年来,该区以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按照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产业优势的原则,着力在城郊现代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特色效益农业上下功夫,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奋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目前,已重点打造了蒲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双龙重石花卉园等3个农业产业园,初步形成了徐家坝村、王家山风景区、莲花湖等城郊休闲产业带,东徐路沿线蔬菜产业,磐洋磐庙水果产业,魏复沿线花卉产业,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专业村18个,注册专业合作社18个,实现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12076亩,农民年人均纯收入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200多元。
谱民风
力争上游“促”和谐
“一要遵纪守法,履行义务;不要违法乱纪,滋事造事。二要相信科学,反对迷信;不要听巫信教,崇邪拜教……”北外镇村民自主讨论形成的“八要八不准”《村规民约》在王家山显得特别醒目、耀眼。
在新时期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中,该区坚持引导村民“大家的事大家定,定好的事共同干”。各村对涉及产业发展、环境卫生管理、农村文明行为等,通过“一事一议”,充分吸收群众意见和建议,让群众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同时,在各村醒目位置,设立固定的公开栏,对村级事务实行年度公开、季度公开、月公开、及时公开,时时让群众监督,并在群众中选出威望高、办事公道的村民代表、党员,组建了民主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对村级开支、村内重大建设项目实行监督管理,初步探索出了一条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之路。截至目前,该区79个行政村和15个农村社区的广大村民自己讨论制定了“村规民约”1600多条,评出了和谐文明新村40多个,市级民主法治村7个、区级46个。
·吴伟 张世平 本报记者 高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