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人必有奇事。林语堂对结婚证的态度怪也哉——刚结婚就把结婚证烧了!
林语堂是作家、学者、教授,一生多说奇话,多做奇事。他被聘为东吴大学英文教授,第一堂课,就带了一大包花生,发给每个学生,然后边吃花生边聊天。说:我今后上课不再点名了,花生叫“长生果”,希望你们都当“长生果”。1919年1月9日,林语堂与大家闺秀廖翠凤步入婚姻殿堂。婚后,林语堂和妻子商量,烧掉了结婚证。为什么烧掉?为了表示两人相依为命的决心。他说:“结婚证书只有离婚才用得上。”这位烧掉了结婚证的奇人,一生坎坷,曾大富大贵,也曾落魄潦倒,可即使穷得没有钱去看一场电影,也要到图书馆借回一叠书,两口子守住一盏灯相对夜读,其乐不改,恩爱到老。
结婚证仅仅是一张纸,不是婚姻的保险绳,更不是爱情的保鲜剂。林语堂先生为了表示对爱情忠贞将结婚证付之一炬,现实生活中却行不通。因为结婚证毕竟是婚姻庄严的法律凭证,除了林先生说的“只有离婚才用得上”外,有的时候也还需要它。如办独生子女证;如两口子出门旅行,有时要出示结婚证。不慎丢失的,还需补办一个。
在下之所以要从故纸堆里翻出林语堂烧结婚证这件事,缘于全国人大代表、西南计算机有限责任公司经济运行部副部长黑新雯在这次人代会上的一条建议——修改《婚姻登记条例》,规定离婚时增加双方当事人所在单位或居委会或村委会出具的婚姻调解书。她认为现在离婚率居高不下,离婚手续太简单是一个重要原因。
确实,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冲动,据统计,2009年,不含法院办理的,仅民政部门就有171.3万对登记离婚。而且离婚的理由也越来越稀奇古怪,什么对方便秘占厕所太久影响了自己如厕,什么对方睡觉咬牙放屁打呼噜影响自己睡眠等等。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一对夫妻从去年7月第一次离婚起,在一周多时间内分分合合,两人一共办了五次婚姻登记手续,把结婚和离婚视同小孩“过家家”。
人类从群婚制过渡到一夫一妻制后,离婚便一直与结婚相伴。封建社会以男权为中心,离婚主要是“休妻”。休妻开始很简单。陈平的哥哥因妻子对陈平不干农活发了句牢骚就被休了;王吉因为妻子摘了一捧邻居伸过墙来的枣子给他吃而将妻子休了;鲍永因妻子当着后母的面骂了一句狗而将妻子休了。出于所谓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吧,后来对休妻也设置了“七出与三不去”的“条件”。所谓七出,一是无子,二是淫,三是不顺父母,四是口多言,五是盗窃,六是妒忌,七是恶疾。“无子”指妻子五十岁以前没生育的;“淫”指与人通奸;“不顺父母”指忤逆公婆;“口多言”指挑拨是非,离间亲属;“盗窃”是有偷摸行为;“妒忌”是自己不生育还不准丈夫纳妾;恶疾是指耳聋、眼瞎、腿残疾等疾病。为了限制“七出”的任意性,还逐渐完善了“三不去”的附加限制条件,即符合下面三个条件之一的就不能“休”。一是有所取无所归——结婚时女方父母健在,休妻时父母已去世的;二是与更三年丧——为公公或婆母守孝三年的;三是前贫贱后富贵——结婚时男人穷困后来飞黄腾达的,防止男人当陈世美。
离婚不但影响夫妻二人,还影响双方家庭,危及后代,害莫大焉,确实当慎之又慎。“闪电式”结婚不好,“闪电式”离婚更不好。但不客气地说,我对廖代表的建议表示怀疑:将离婚手续复杂化就能遏止离婚的浪潮么?不一定。婚姻由群婚制到一夫一妻制是社会的文明进步;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自由恋爱是社会的文明进步;婚姻手续由复杂到简化同样是社会的文明进步。如今,黑新雯代表建议将简化了的离婚手续再次复杂化,与社会的文明进步不合拍啊。离婚的手续太简单仅仅是离婚率高的表面原因嘛,深层里,是年轻人的“老子天下第一”思想使然。卢志文先生在《我的〈凡人箴言录〉》中有几句话说得很到位:“一个人的力量——吵架需要两个人,停止吵架只需要一个人;创造婚姻幸福需要两个人,破坏它也只要一个人。”如果两个人中有一个人始终“以我为中心”,不懂得宽容,不知道换位思考,视对方为“下人”,一切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始终生活在“小皇帝”或“小公主”的梦幻中,别说离婚时增加“婚姻调解书”等“栅栏”,就是给每对夫妻配名司法调解员,那离婚率也只会增加不会降低,不信走着瞧。
□ 刘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