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黑的脸膛,粗糙的大手,汗渍的衣衫,朴实的语言。这就是李华明,万源市大竹镇一名普通的村支书,近20年的基层工作打造了他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的豁达与干练。
“既然国家帮扶,咱就得把好事办实”
2005年,党的扶贫开发春风吹到了这个贫穷的小山村——钟楼坪村被确定为市级扶贫开发重点村。李华明说:“这是一次大好机遇,说啥也不能错过,既然国家帮扶,咱一定要把好事办实……”
消灭全村没有公路的“路荒”,早就是李华明心中的一件大事。他多次召开支委会、村委会、群众代表会等,反复强调修建钟(楼坪)太(堡寺)公路的重要性、紧迫性。他边组织施工边多方筹资,争取财政扶贫资金25万元,群众集资2.5万元,动员干部群众义务投工投劳2万多个,从2005年11月到2006年3月,李华明带领全村可用劳动力和工程队,日夜轮班、风餐露宿,把通往该村的6.5公里村道公路全部修建完毕,提前半年完成了规划修建任务,实现了钟楼坪村几代人的夙愿。
近几年来,在李华明的带领下,钟楼坪村还多方筹措资金,对长达4公里的钟楼坪大堰进行了彻底整修,从根本上解决了3个村、4个组、152户、610人的生活用水和156亩农田的灌溉问题,同时还在饮水最困难的高山二组新修微水窖25口,使村民们告别了人畜饮用“天然水”的历史……
“当这个支书,就得让大家致富”
十年前上任伊始,李华明在党员会上就表示:“当这个支书,就得让大家致富。”经过村支两委共同研究,钟楼坪村确立了“以林为主、多业发展”的思路。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要退耕还林,一开始许多农民想不通。为消除大家的顾虑,老李和村支两委干部带头在自家地里种药材。仅李云康一户,李华明就先后跑了七趟,李云康最后终于被感动了,当年便将自家的3亩坡地全部退耕还林,2006年仅杜仲收入就达2265元。去年,李华明又带领村干部和群众代表深入旧院、八台等地学习中药材种植技术,回村之后,使该村变成了种植杜仲、木瓜、桔梗、柴胡等“中药材基地”。
钟楼坪村有着丰富的坡草资源,过去由于交通和缺水的限制,养殖业生产无法发展,养了也卖不了好价钱。而今,村道路铺成了、人畜饮水工程竣工投入使用了,解决了发展养殖业的两大难题,于是,李华明又号召大家发挥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村支两委积极为群众协调小额农贷,全村规模养殖户从修路以前的没有一户发展到目前26户,红红火火的养殖业成为钟楼坪人脱贫致富的一条新门路。
全村年产以杜仲为主的三木药材50吨,养蚕50张,生猪年出栏总量约5000头,发展板角山羊800多只,年定向劳务输出500余人次,创劳务收入达300万元以上。
·王咏明 赵定理·
——记万源市大竹镇钟楼坪村党支部书记李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