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日班3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达州传媒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08年6月10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情倾山村

  黑黑的脸膛,粗糙的大手,汗渍的衣衫,朴实的语言。这就是李华明,万源市大竹镇一名普通的村支书,近20年的基层工作打造了他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的豁达与干练。

  “既然国家帮扶,咱就得把好事办实”

  2005年,党的扶贫开发春风吹到了这个贫穷的小山村——钟楼坪村被确定为市级扶贫开发重点村。李华明说:“这是一次大好机遇,说啥也不能错过,既然国家帮扶,咱一定要把好事办实……”

  消灭全村没有公路的“路荒”,早就是李华明心中的一件大事。他多次召开支委会、村委会、群众代表会等,反复强调修建钟(楼坪)太(堡寺)公路的重要性、紧迫性。他边组织施工边多方筹资,争取财政扶贫资金25万元,群众集资2.5万元,动员干部群众义务投工投劳2万多个,从2005年11月到2006年3月,李华明带领全村可用劳动力和工程队,日夜轮班、风餐露宿,把通往该村的6.5公里村道公路全部修建完毕,提前半年完成了规划修建任务,实现了钟楼坪村几代人的夙愿。

  近几年来,在李华明的带领下,钟楼坪村还多方筹措资金,对长达4公里的钟楼坪大堰进行了彻底整修,从根本上解决了3个村、4个组、152户、610人的生活用水和156亩农田的灌溉问题,同时还在饮水最困难的高山二组新修微水窖25口,使村民们告别了人畜饮用“天然水”的历史……

  “当这个支书,就得让大家致富”

  十年前上任伊始,李华明在党员会上就表示:“当这个支书,就得让大家致富。”经过村支两委共同研究,钟楼坪村确立了“以林为主、多业发展”的思路。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要退耕还林,一开始许多农民想不通。为消除大家的顾虑,老李和村支两委干部带头在自家地里种药材。仅李云康一户,李华明就先后跑了七趟,李云康最后终于被感动了,当年便将自家的3亩坡地全部退耕还林,2006年仅杜仲收入就达2265元。去年,李华明又带领村干部和群众代表深入旧院、八台等地学习中药材种植技术,回村之后,使该村变成了种植杜仲、木瓜、桔梗、柴胡等“中药材基地”。

  钟楼坪村有着丰富的坡草资源,过去由于交通和缺水的限制,养殖业生产无法发展,养了也卖不了好价钱。而今,村道路铺成了、人畜饮水工程竣工投入使用了,解决了发展养殖业的两大难题,于是,李华明又号召大家发挥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村支两委积极为群众协调小额农贷,全村规模养殖户从修路以前的没有一户发展到目前26户,红红火火的养殖业成为钟楼坪人脱贫致富的一条新门路。

  全村年产以杜仲为主的三木药材50吨,养蚕50张,生猪年出栏总量约5000头,发展板角山羊800多只,年定向劳务输出500余人次,创劳务收入达300万元以上。

  ·王咏明 赵定理·

  ——记万源市大竹镇钟楼坪村党支部书记李华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达州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达州日报社概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Copyright © 2006-2010 by www.dzr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达州日报社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 日报热线:0818-2380088 晚报热线:0818-2382258 本站热线:0818-2379260
网站客服QQ:159847861 新闻投稿邮箱:dzrbs88888@sohu.com 图片投稿邮箱:dzcmw@163.com
蜀ICP备06015679号 公安备案号:5130000101 川新备07-140011
   第01版:日报1版
   第02版:日报2版
   第03版:日班3版
   第04版:日报4版
为了阳光灿烂的明天
情倾山村
安全度汛 督查先行
我市展开职业病危害调查摸底
大竹:28万救灾款全部捐给重灾区
万源100余户困难残疾群众迁新居
马房坝居民:4万元支援地震灾区
用实际行动书写公平正义
一场特殊的入党仪式
质监检查抗震救灾食品
开江县计生惠民暖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