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3个月内,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达城市民唐先生接连收到了来自江西、广西的4份“刮刮卡”中奖“喜报”,“奖金”总额高达97.5万元。难道天上真会掉馅饼?非也,经核实,此乃弥天骗局。
四个大奖共中了近百万?
2007年10月17日,达城马蹄街市民唐先生收到从江西上饶市寄来的一封信,内装“伯芬珠宝国际集团(香港)有限公司精品供货会暨昆明分公司八周年庆广告有奖活动”宣传单,上印奖项设置,内附广告彩票“刮刮卡”一张。唐先生刮开刮奖区,是一等奖,奖品是一块翡翠,奖金为一张26万元的香港国际银行支票。
2007年11月6日,唐先生又收到从江西上饶市寄来的一封信,内装“玉开珠宝国际集团(香港)有限公司精品供货会暨大连分公司二十周年庆广告有奖活动”宣传单,居然又中了一等奖,奖金同样是一张香港国际银行支票,只是金额变成了28.5万元。
2007年12月9日,唐先生再次收到从广西南宁市寄来的一封信,内装“鑫福珠宝国际集团(香港)有限公司精品供货会暨成都分公司十周年庆广告有奖活动”宣传单。被接连“中奖”搞得云里雾里的唐先生刮开”刮刮卡”,竟然又是★★★★(一等奖),奖金为30万元的香港国际银行支票一张。
2007年12月18日,唐先生又收到从江西上饶市寄来的一封信,内装“香港卓尔珠宝国际集团(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昆明分公司精品供货会暨昆明分公司二十周年庆广告有奖活动”宣传单。居然还是一等奖,奖金为28.5万元的香港国际银行支票一张。
高明骗子露出诸多破绽
4个大奖共计97.5万元,唐先生却一点高兴不起来,他知道,这里面说不定有猫腻,于是仔细对这4张中奖“喜报”进行了研究。
这四封“中奖”信函,暴露出了许多破绽。4个信封正面下方没有寄信人的详细地址和邮政编码,信封均是河北省廊坊市的三个印刷厂印制的。唐先生研究了信封和信中内容还发现,信件是从江西、南宁寄出的,信封是河北印刷的,而分公司地址又分别在昆明市、大连市、成都市,兑奖支票又在香港总公司领取,而香港总公司的联系电话却各不相同;昆明市公证处两名男女公证员和成都市公证处两名男女公证员,分明就是相同的两个人,但是姓名又完全不同;昆明分公司两次寄来的“中奖”信,其分公司地址完全不一样。
近日,唐先生试探着向昆明分公司打通了兑奖专线电话(0871-6226796),并说明了中奖情况。一女士在电话中回答说:“请你务必在3-5天内亲自到昆明领取奖金(支票),如不能亲自来,就请你提供身份证号码和银行账号,同时通过邮局汇来公证费、手续费共计5450元到昆明。我公司收到款后,我们才能把支票汇到香港国际银行,由香港国际银行兑换成人民币转到国内银行你的账户上,同时还需交1%的手续费(5450元)”。想获此大奖太悬了!唐先生于是故作大方地说:“请您帮我代办一下,公证费、手续费在奖金中扣除,另外我还可以拿出奖金中的20万元酬谢你。”可对方坚持要收到两笔5450元(即10900元),事情才能办成。
随后,唐先生又先后电话联系了大连、成都两个分公司的兑奖专线电话,其答复与昆明分公司的答复完全一致。
唐先生将自己的离奇遭遇向通川区工商局作了反映,经检执法人员看了这4封所谓的大奖信函后,肯定地说:“这个‘有奖广告活动’是精心设置的骗局。凡是需要先交这个费那个费后才能领取奖金的所谓大奖,都是假的,市民一定要提高警惕,切莫上当”。
延伸阅读: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调查,截至2007年12月底,广州高露洁有限公司累计接到来自安徽、湖南、北京等地有关此类中奖的咨询1335例,其中14位消费者声称因为误信上当受骗。另据调查,类似事件也发生在其他品牌的牙膏、口香糖等日用消费品上。不法分子诈骗手法主要是:在消费者比较熟悉的产品推销有奖活动中偷偷加入伪造的“中奖卡”、“刮刮卡”,且绝大多数都有“奖金”或“奖品”,有些还有“大奖”。要想得到“大奖”,消费者必须先支付发奖单位一定的个人所得税、公证费或手续费等费用。而事实上,标称的活动主办单位或企业从未举办类似的有奖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三条规定,“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不超过五千元”,任何抽奖、中奖式有奖销售所设奖项超过五千元都属于违法行为。
·唐华信 唐豫娟 杨峻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