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公元前314年秦灭巴设宕渠县以来,达州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注定有两个时代格外引人注目:一个是上世纪30年代的川陕革命根据地,10多万巴渠儿女壮志从军,浴血疆场;一个是本世纪初发现了中国第三大气田,各路人马逐鹿巴渠大地。
历史上不乏一种资源托起一座城市的先例。“中国气都”的建设,无疑将带动达州富饶的矿产资源和特色农产品资源的转化。建设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秦巴地区冶金建材基地和川东北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646万达州人豪气干云。
吐“气”扬眉:“中国气都”呼之欲出
仿佛就是一夜之间,达州人沸腾了,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土地下,居然涌动着巨量的天然气!
宣汉普光,一个宁静而普通的巴山小镇,南北朝时期石州治所,前些年因罗家坝巴人遗址而声名渐起。如今,这里已是“中国气都”的代名词。
世纪之交,一个消息石破天惊,宣汉普光发现全国最大的海相整装气田,天然气储量至少3500亿立方米,整个达州市境内天然气储量高达3.8万亿立方米;川渝地区现已发现的112个气田中,达州就占了78个,是继新疆塔里木、内蒙古鄂尔多斯气田之后的全国第三大气田。万源市罗文铁山坡气田,单井日产量竟达1550万立方米,创下了国内陆地单井产量之最。
在全球能源形势紧张的今天,谁拥有能源这张王牌,谁就掌握了主动权。以气富市!达州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北上南下,推介项目,招商引资,延伸天然气产业链,推动优势资源向特色产业和产业集群转化,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竞争优势。由此引发了中石油、中石化两大能源巨头派出3万多人马,浩浩荡荡会战达州。
达县南外镇,30平方公里的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园区正在崛起。总投资3.5亿元的汇鑫能源公司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投产后每年可实现利税1.44亿元。齐鲁石化投资9.3亿元,将30万吨合成氨/48万吨尿素项目整体搬迁到了这里。香港玖源公司40万吨合成氨/80万吨尿素、中石化3000万条编织袋生产线、达钢20万吨二甲醚、川投公司2×30万千瓦天然气发电等一批高新项目花落达州。特别是2006年12月,达州举行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恳谈会,全球全国客商聚焦“气都”,14个项目引进资金122.32亿元;中石化“牛”气冲天,以80亿元的大手笔拿下了年产60万吨的烯烃项目。目前,全市已有10个天然气产业项目,总投资300亿元;化工园区已完成在建项目投资93亿元。中石油、中石化放出豪言:“十一五”期间,他们将在达州总计注入1000亿元的项目资金,开发利用天然气。到2020年,化工园区产值和利税将分别达到300亿元和50亿元。
宣汉是天然气开发的主战场,亚洲最大的普光天然气净化厂正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人们眼前。高耸的井架,奔驰的车辆,飞扬的尘土,钻机的轰鸣,把平静的巴山一隅搅得风生水起。此外还将建成宣汉罗家寨、渡口河,万源铁山坡、大竹石河四个脱硫站,届时年产硫磺将达436万吨,成为亚洲最大的硫磺生产基地,年输出天然气120亿立方米。
因气兴市,沉睡千年的巴山渠水,迎来了空前的历史机遇,达州发展“气”势如虹,“中国气都”呼之欲出。
地下聚宝:冶金建材领舞川东
矿产资源是现代工业的“粮食”。苍天垂爱,达州就像一个聚宝盆,目前可开发利用的矿产达28种,天然气、煤、石灰石、石膏、钾盐、富钾卤水、锂等储量十分丰富,煤炭总储量5.3亿吨,是四川省三大煤田之一。由此衍生的冶金建材业如鱼得水,擎起达州工业的半边天。2007年前10个月,全市合法煤矿共生产原煤555万吨,规模以上企业达129户,实现利润2.18亿元,成为全市第一大赢利行业。
煤炭行业带动发电、冶金、建材、化工,是达州传统工业的火车头,达钢是这中间的龙头老大,2007年1至11月完成主营收入57亿多元。目前,全市围绕煤炭形成的煤电冶化建产业链正在加速延伸。达钢等大型集团充分利用煤炭资源生产粗苯、醋酸、灰墨等煤化工衍生产品,利用转炉煤气与天然气生产20万吨的二甲醚项目,把环保、煤炭精深加工结合起来,延长了达州煤炭的产业链条。全市已经形成达钢、达竹煤电、恒成能源、东岳电厂等企业为骨干的冶金、能源、建材、机械等支柱工业,重工业规模和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均位居川东北地区首位;达州的建筑钢材、煤炭、水泥等产品在周边市场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电力、天然气的市场更是供不应求。
资源优势成就产业优势。2007年1至11月,全市冶金、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主营收入增幅超过35%,其中:煤炭69亿多元,增长59%;化工7亿元,增长44%;建材14亿多元,增长48%;机电16亿多元,增长55%。
2008年1月,达州市委二届十次全会再绘打造秦巴地区冶金建材基地的宏伟蓝图:以达钢集团、利森水泥、大巴山水泥、川东水泥等骨干企业为依托,发挥资源优势,延伸冶金建材产业链,力争到2010年钢、铁、材产能超5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及其它新型建材超700万吨,冶金建材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50亿元。
五年后,达州将形成“三个百亿”,即中石化普光天然气净化厂、达钢和一个产值过百亿的天然气化工园区。
绿色食品:构建特色农产品基地
“开江的鸭,万源的茶,渠县的黄花,大竹的麻……”久居达州的人对这句顺口溜一定不会陌生。
达州市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自然资源丰富,盛产粮油、生猪、肉牛、苎麻、水禽、茶叶、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灯影牛肉、巴山雀舌、东汉醪糟、大竹苎麻、渠县黄花、萼山尖贝,开江银杏、油橄榄等产品被称为达州的名片。
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围绕优质粮油、畜禽、苎麻、油橄榄、中药材、果蔬六大产业,我市着力构建特色农产品基地和规模化养殖基地。据统计,目前全市建立优质粮油基地100万亩、苎麻58万亩、油橄榄5.4万亩、水果38万亩、茶叶20万亩、中药材16万亩、蔬菜110万亩。全年出栏生猪670万头、肉牛49万头、家禽1.3亿只。大竹的禽业、宣汉的食用菌,万源的旧院黑鸡、树花菜等特色农产品发展迅速,成为我市农业发展的新亮点。同时,农产品质量和安全进一步提升,有机食品实现零的突破,全市已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43.37万亩。
花香引来蝶翩跹。2007年10月,我市承办秦巴地区农产品推介会,协议引资20多亿元;升达集团、重庆郑胖子、浙江玉泉丝绸、顺鑫公司、恒详木业等具有较强实力、较高科技含量的农产品龙头企业入驻达州。全市龙头企业已达160家,全年完成销售收入48亿元,初步形成了肉类、粮油、 苎麻、中药材加工体系。中贸粮油、云蒙米业、金桥麻业、智鹏麻纺等30家省、市级龙头企业,带动了150万亩订单农业种植,全市龙头企业正向企业+基地+农户和企业+专合组织+农户的方式转变。
喜看今日达州:大竹县和达县的51万亩苎麻绿浪翻滚,两县分别被授予“中国苎麻之乡”和“中国苎麻之都”;渠县建设10万亩黄花基地,被授予“中国黄花之乡”;开江栽植10万亩油橄榄,被授予“中国油橄榄之都”;万源市正在打造“中国天然富硒农产品基地”。到2010年,我市农产品加工率将达50%以上,达州将打造成全国苎麻、油橄榄产业化基地和川东食品加工基地、中药材制造基地。
·本报记者 蒲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