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评论

做好“加减乘除”这篇大文章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5-07 08:56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评论员 李道全

(一)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乘风破浪,更知壮志凌云。在今年全市两会上,市委书记邵革军指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速重振巴渠雄风、重塑大市荣光。这是目标,也是方向。

目标因何而来?方向因何而定?既有党中央赋予的推动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时代使命,又有省委赋予达州的“一区一枢纽一中心”三大战略定位。

为实现这些目标,市委五届七次全会提出以天然气、锂钾、能源、森林资源等“四大资源”为抓手,深入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双园驱动、一核两翼”发展战略,提升达州城市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方向已经明确,目标已经确定。如何实施?市级领导干部和县处级主要负责同志推动高质量发展专题读书班明确:狠下七干之功、昂扬争先之志,以新质生产力塑造达州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二)

方法需要理论指导,理论需要实践支撑。在奋力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达州的历史进程中,高质量发展一直是使用最多的高频词。

为什么要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换言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通过高质量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以适应科技新变化、人民新需要。

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简言之,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好不好”,就是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达州作为资源富市、工业重镇,是四川对外开放的东大门和通江达海的东通道,有媲美三星堆的罗家坝巴人文化遗址,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末,达州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省排名一度仅次于成都、绵阳、德阳。而今,全市改革开放已进入“深水区”,必须聚焦生产力、发力新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构建以新质生产力为先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三)

“重振雄风、再续荣光”是深埋在每一名巴渠儿女心里的共同愿望。契机在哪儿?唯有新质生产力。

放眼全球,当前世界正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入口”。赋能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不是传统生产力的局部优化与简单迭代,而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达州“换道超车”、追赶跨越提供了理论依据。近年来,达州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逐步构建起了“3+3+N”现代产业体系,推动“2+7”产业园区加速发展,粮食产量连续11年居全省第一。

从现实条件看,达州在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全市生产总值与排名全省第5的南充、第6的泸州差距进一步缩小,离重返与人口规模、辖区面积相匹配的经济位次,基础更加坚实、后劲正在释放、态势已经形成。

(四)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一哄而上,更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否则就是大风吹过一地鸡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这既是对现实的深刻观照,更是指导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务实方法论。

“因地制宜”,既是选择题,也是一道计算题。

选择,就是立足自身优势与劣势,根据时与势来作判断取舍,有所为有所不为,准确理解和把握“达州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个最大的市情特征,从宏观层面做好产业发展与配置的“加减乘除”。

“加”,就是做增量。实体经济是发展的根基,实体经济“强”则市域经济“强”。今年市两会锚定生产总值增长8%、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进入全省前7、区域中心城市前3”的目标。完成这样的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做大经济总量,加快建设千亿级产业、千亿级园区、百亿级企业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减”,就是提质量。与绵阳、宜宾、德阳、乐山等地相比,达州发展内涵的突出短板是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占比较低。为此,要更加注重用“先进工业制造业的增量”来调结构、转方式,降低其他产业结构比,进而确保三次产业结构比处于一个更加合理的区间。

“乘”,就是抓创新。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是创新。这就要求将天然气、锂钾等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作为技术创新的突破口,加快传统产业“智改数转”及业态模式的创新。同时,加强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从而提供有利于其蓬勃发展的环境。

“除”,就是抓发展。坚持“大抓工业、重抓制造业”,实施“3+3+N”重点产业提质倍增行动;围绕天然气、锂钾、能源、森林“四大资源”,推动制造业产业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布局未来产业,使之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最大公约数。

(五)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是时代呼唤也是现实需要,是加快重振巴渠雄风、重塑大市荣光的必然选择。

只有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发力”重要要求作为根本遵循,扛牢党中央赋予的推动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时代使命和省委赋予的“一区一枢纽一中心”三大战略定位,狠下七干之功,达州这颗“川东明珠”必将熠熠生辉、再续辉煌。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