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为学生成长“导航”

——百节镇马家中心校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

发布时间:2024-04-08 10:31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达川区是劳务输出大区,留守儿童人数较多。达川区百节镇马家中心学校有七成学生是留守儿童,是一所名副其实的“留守学校”。在该校党支部书记、校长伍淞麟看来,这些留守儿童坚韧、能吃苦,但也有不少孩子性格羞怯、缺乏自我认同感。如何让农村学生和城里学生一样自信、昂扬地生活和学习,伍淞麟没少下功夫。

构建监测网络护航学生心成长

4月1日是周一。放学后,伍淞麟没有回家,而是与其他几名校领导一起,去学生吴昊宇家中进行家访。步行约30分钟后,伍淞麟一行在和吴昊宇的爷爷交谈中详细了解吴昊宇近期的家中表现,又拨通孩子妈妈的电话,与长期在外务工的她交流孩子近期的表现。临走前,伍淞麟特意叮嘱孩子:“在家要听爷爷婆婆电话,少耍手机、少看电视,按时完成作业哦!”

像这样的校领导亲自家访,在马家中心学校已成为常态,每月都会开展。学校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台账,坚持“一人一档”,实行动态管理;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实行挂包制,每人至少每月开展一次家访。

老师和学生谈心。

除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班主任就是孩子们最亲近的人,学生如果出现心理变化,班主任会敏锐地察觉到。班主任会根据学生实际,进行价值观上的引导、生活上的指导、心理上的疏导、学业上的辅导,努力给学生提供适合的成长导航。

在一年级(1)班,班主任任艳红常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任妈妈”,时常亲昵地依偎在她身边倾诉心事,学生小兰(化名)就是其一。上学期,小兰还是大家眼中的“问题学生”。“她上课不听讲,经常偷同学的东西,行为习惯非常糟糕。”任艳红说,经过多次家访和谈心谈话,任艳红对这个“问题女孩”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了解——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虽然有爷爷奶奶照顾,但小兰大部分时间是在“孤独”中成长,特别渴望爱与关注。知道原因后,任艳红总是特别关照她,上课多抽她回答问题,放学后给小兰补习,教她好的行为习惯。新学期开学后,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小兰再也没出现过以前那些问题,学习成绩也进步了,甚至交到了好朋友。

在百节镇马家中心学校,每个班级都设有若干名心理“小警察”,他们分时段“监测”同学们的行为、心理情况,是班上的“小眼睛”。为了让心理“小警察”充分发挥职责,每学期学校都会邀请正规心理咨询机构的工作人员为“小警察”开展培训,让他们掌握专业的心理知识。此外,每学期都会请专业机构对学生开展线上测评以及到校线下心理测评,对需要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免费进行团辅或个体心理辅导。

开设多样兴趣课程挖掘学生潜能

为了让每个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闪光点,学校还成立了音乐、舞蹈、美术等多个兴趣社团。教师们在社团活动中捕捉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唤醒他们发展的主动性。“我会下象棋!”“我会打乒乓球!”“我喜欢跳舞,参加区里的舞蹈比赛还获奖了呢!”课间,学生们围了上来,谈起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个个神采飞扬。

拔河、跳远、踢毽、跳绳、扔沙包、打乒乓球、羽毛球……在百节镇马家中心学校,几乎每个学生都擅长一到两项运动。在学校体育教师王川宁看来,体育是最好的纾解情绪、锻炼意志的手段之一。尽管运动场地小,百节镇马家中心学校却没放弃任何让学生亲近运动的机会——大课间,学生整齐划一地跳健身操、跑步;体育课上,体育老师老师想方设法地设计出扔沙包、踢毽子、拔河等有趣的体育锻炼项目;课后服务时间,篮球、舞蹈、羽毛球等项目热火朝天地开展着;就连平时的10分钟课间和午休时间,老师们也会鼓励孩子们走出教室,参加体育锻炼。

多措并举下,这所农村“留守学校”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变化,“近几年学校全员心理筛查中,没有发现一例心理严重疾病的学生。”伍淞麟自豪地说。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邱霞 见习记者 文莉萍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