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悦读

当刺苔遇上春天

发布时间:2024-03-20 16:18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郝富成

文/郭发仔


最先暴露春意的,是原野里一层薄薄的新绿。土地上的青草——匍匐的,挺立的,姿势不同,却一律悄悄长出新叶,带着些许嫩黄,擎着雨露,在春风里雀跃着。而在那些微微隆起的土坎上、篱笆墙上,老了一冬的灌木和藤蔓,似乎也在一瞬间褪尽枯色,从根茎上冒出新芽,点点黄绿,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在一蓬长满碎叶的荆棘下,陡见一丛紫红色的新芽,像生在土里的香椿,又像雨后钻出的笋尖。光滑的茎秆映着通透的春阳,可以看见饱满的汁液在流淌,附着其上的倒刺是深紫色,锐利如钩。顶端新叶几片,是铺张的淡紫,筋脉里又折射出几分青葱的绿。


这种植物叫刺苔,各地方言叫法不同,有叫“芽芽泡”“刺钢”的,也有叫“青模苔”的。其成株类似荆棘,一身硬刺,形如缩微版的狼牙棒,在不起眼的荒野中长成硕大的一蓬。乡间人有乡间人的生活法则,物尽其用,往往将此物移植到菜园子的篱笆墙下,任其东南西北肆意攀附,作为规避禽畜的天然屏障。老刺苔的茎秆上布满倒刺,硬如钢,利如刃,刺入肌肤,又痒又痛,还带一种持久的烧灼感。不过,此物春天也开花,花形略似月季,疑为野蔷薇,不过花瓣单层,粉红,花心丝丝缕缕的黄蕊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乡间长大的娃儿,原野、山林是最散漫的世界,但谁都不喜欢这带刺的植物,除了初春时节冒出的新芽。新生的刺苔,老家人叫“勒荪”,有从地上直接冒出的,也有从老枝条上横生出来的。地上长出来的,直接从根部折断;老枝条上的,则要伸直了手掌,小心避过那些箭镞般的倒刺,用拇指和食指捏了,一掐,“嘭”脆生生一声响,截断面冒出一股晶莹的汁水来。


春天的嫩刺苔,长在大地上,也长在人的心里,是乡间儿童最馋的一口。烂漫的春光下,闲在家中的幼童,放学途中的少年,途经小河边、沟渠旁、灌木丛,只要见到新出的刺苔,便会兴奋地争抢着跑向前去,顾不得那些张牙舞爪的倒钩,一枝枝折来握在手中,如得了美味佳肴。找块软绵绵的草地,一屁股坐下来,将采来的刺苔整齐地铺在地上,借着明亮的阳光,欣赏一番春季里的丰收成果。半透明的茎秆上也有新生的倒刺,不过如乳牙般绵软,并无威胁。将刺苔尖上的新叶摘除,直接塞入嘴中咬断一截,生嫩的茎秆连皮一起与牙齿发出干净利落的响声,如大型交响乐团鼓手击打的那一刻,令人为之一振。随后,嫩枝直接在口腔中爆浆,前些日子淅淅沥沥的春雨,兮兮微微的和风,带着早春的凉意,一时间在嘴里左右盘桓。吃一根刺苔,就像品味了整个春天,有淡淡的甜,有些微的涩,还有断断续续的苦,仿佛置身于万木逢春的山野,一切都是大自然最淳朴的气息。


女孩儿吃刺苔,有矫情的画面感。左手捏了刺苔,右手支出兰花指,小心翼翼将皮剔了,裸露的刺苔如削了皮的青笋,水汪汪,亮晶晶,明媚的春阳在汁水里碎成点点,如同撒上了一把白砂糖。剥皮的刺苔,咬在嘴里有些软,味道少了一些酸脆,总觉得不太正宗。


其实,长久以来,刺苔一直被粗粝入口,忽略了它美食的一面。将鲜嫩的刺苔采来,去掉老叶和尖芽;用锅烧开清水,放入刺苔焯水两分钟,捞出沥干;依次放入生抽、醋酱、葱蒜,要挑战味蕾的,可以加点辣椒粉,搅拌均匀;撒上少量花生米,再将烧热的食用油浇上,将香料的辛香激活,同时也将刺苔的野性剥离,剩下的便是嘴上欢愉了。


刺苔除了让口舌畅快,还有药效。据查,野生刺苔对抑制过敏性疾病、皮肤病、湿疹等有较好的效果,还能促进肠胃消化、增加食欲,同时,还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利尿解毒的功效。


春天每年都生机勃勃地走来,但刺苔却一步步逐渐远离视野。温婉的城市里,春天自有春天的妩媚,怒放的海棠、星辉般的梅花,还有各色培植的小花儿,争奇斗艳,慰藉着城堡里困顿的心灵。曾经在公园的高墙上,见过倾泻而下的一堵绿墙,细长的枝条逢人就讨喜般地递上嫩枝儿,误以为是曾经亲近过的刺苔,后来才知道是木香。木香有自己表达春意的方式,但始终不是乡野里刚烈的刺苔。


刚烈的刺苔进不了城,只是自由地守着广阔的原野,沐浴着明媚的阳光,怡然自乐地发芽、生枝、开花,用生命的微光,点燃这个崭新的春天。



来源:达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