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关于达州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4-02-23 10:59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关于达州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及202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4年2月2日在达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达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4年计划草案提请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审查,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踏上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一年。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监督指导下,在市政协大力支持下,全市上下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按照市第五次党代会“157”总体部署[1],深入贯彻市委五届五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第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审查通过的各项决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市经济呈现恢复向好态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州实现良好开局。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656.7亿元、同比(下同)增长6.5%;第一产业增加值440.53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896.1亿元,增长7.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5%;第三产业增加值1320.05亿元、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完成1457.8亿元、增长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62.7亿元、增长1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82.7亿元、增长21.7%;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7%、7.3%。

需要说明的是,受宏观经济形势更趋复杂严峻和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因素影响,和全省大多数市州一样,我市部分指标没有实现预期目标,但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排位均居于“全省前7位、区域中心城市前3位”,全市经济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一)着力释放市场需求,内需拉动明显增强。经济运行调度全面加强。按月做好经济运行分析,按季开展经济形势研判,主要经济指标及关联性指标运行逐季回升、稳中向好。政策落实精准有力。加强对中、省系列政策对接研判,扎实推动省级“36条”、市级“42条”等政策的落地落实,打好政策“组合拳”。民营经济发展加快。高规格召开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制定出台“21条”措施,设立民营企业应急转贷金和制造业贷款风险补偿金,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规模超17亿元,市场主体总量净增3.6万户、增长73.8%,总数达到32万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1614.6亿元、增长6.2%,占GDP比重60.8%,全国首个民营经济服务领域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获批,民营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居全省第1。消费持续向好恢复。累计发放政企消费券25万张、总额1762万元,激活消费市场。打响“蜀里安逸·达人达礼”消费品牌,举办第十一届秦巴地区商品交易会,罗浮·星光里等26个消费新场景投入使用,举办各类促销活动950余场次。大力提振大宗消费,出台实施促进新能源汽车、家电家具消费等若干措施,不断激发消费潜能。网络经济蓬勃发展,实现网络交易额260亿元,增长12.8%。全力打好外贸优结构提规模升级战,全市进出口总额突破95亿,增长31.4%,川渝合作(达州·大竹)示范园区(电子信息)创建为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二)着力扩大有效投资,项目建设持续有力。项目审批建设全过程效率革命深入开展。上线“达州效率通”,实行“红黄绿码”赋码制度,项目审批时间较法定时间提速77%。储备项目准备充足。谋划储备并纳入国家重大项目库项目1.1万个、总投资3.1万亿元,项目达标率70.2%。重大项目建设有力有序。举办两次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活动并与全省视频连线,参与项目358个、总投资3105.7亿元。强化市领导挂包、“首末位”发言、问题分类协调等工作机制,推动34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88.5亿元、超年度计划32.9个百分点,283个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258.8亿元、超年度计划26.2个百分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达到55%以上。市本级投资提速提质。扎实推进82个市本级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97.2亿元,超年度计划24个百分点。其中,28个续建项目完成投资172.3亿元,超年度计划28.1个百分点;15个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21.9亿元,超年度计划6.8个百分点;39个前期工作项目完成投资3亿元。民间投资持续发力。68个项目纳入国家发改委2023年集中向民间资本公开推介项目,总投资439.3亿元,项目个数和总投资均位居全省第1。项目资金争取实现新突破,累计争取预算内等专项资金27.9亿元,增长5.2%,发行专项债券122.5亿元,居全省第3,争取国债资金29.1亿元,居全省第2。项目投资综合排名全省第1,取得历史性突破。

(三)着力支持实体经济,三次产业态势良好。农业大市地位持续巩固。完成粮食播面855.88万亩,总产326.6万吨、实现全省“十一连冠”。深入实施“六大粮油作物”高产攻关行动,加快撂荒地治理,恢复耕地7.4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50.3万亩,累计达478万亩、居全省第2。生猪出栏460多万头、居全省第4。启动建设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8%。建成特色产业基地285万亩。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1个、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1个、首批产业强镇4个。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1200家,获评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市。工业经济稳步恢复。坚持大抓工业、重抓制造业,召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出台工业恢复增长“8条”措施,“3+3+N”主导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比重达到80%左右。实行重大工业项目专班负责制,全年新开工工业项目213个,竣工项目147个,工业投资增长19.8%,制造业投资增长23.8%。“双园驱动”成势见效。高新区GDP增速、东部经开区投资增速领跑全市,加快创建国家级园区,东部经开区麻柳智造城、亭子文旅新城初见雏形,省级化工园区申建取得积极进展。全市“2+7”重点园区营业收入突破2100亿元、增长15%以上。服务业实现较快增长。出台系列服务业支持政策,打造特色商业街区6个,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258家,通川区、渠县入选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通川区成功申创省级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高标准规划建设国际陆港枢纽,常态化开行“三向班列”[2]和物流专线,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自贸协同改革先行区、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加快建设。文旅市场强劲复苏,综合收入突破230亿元,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巴山大峡谷创5A通过国家景观资源评审。房地产建筑业趋稳回升。三次出台支持政策,房地产回暖迹象明显,建筑业总产值增长7.3%,新增一级总承包企业7家。

(四)着力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中心城区建设加快。“三横三纵一环”[3]基本成形,长田新区、亭子新城加快建设。“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逐步完善,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完成市级审查审议程序,上报省级待批。纵深推进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成达万、西达渝高铁全线开工,42个国省干线项目加快推进,达开快速和开梁高速全线贯通,交通投资完成率等3项指标位居全省第1。金垭机场航线增至35条、旅客吞吐量突破百万人次,河市机场获批通用机场。启动危旧房改造三年攻坚行动,出台“10条”措施,在全国率先推出“以旧换新”模式,改造项目14个,惠及1.3万个家庭,“城中村改造试点城市”报住建部审批。实施“三微”工程[4]1351处,动态清零“三无小区”897个。全面打通12条城市断头路,新(改)建城乡电网1.8万公里、燃气管网1280公里、中型水库11座。新建“口袋公园”15个,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扎实推进,完成中央文明办前期测评。深入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成功创建省生态园林县城3个,开江县、渠县纳入全省首批省级县城城镇化建设试点,宣汉跻身全国百强县,大竹、渠县、通川、达川稳居中国西部百强县(区),渠县获评“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万源获评天府旅游名县,开江获批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乡村振兴全面推进。43个乡镇级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和国、省巩固脱贫成果考核评估工作高质量完成,大竹县成功创建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县,开江县成功创建全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通川区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和美乡村加快推进,培育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7个、省级67个。托底性帮扶万源市加码加力推进。建立健全区县、学校医院、重点企业、东西部协作结对帮扶机制,贯彻落实省“10条”措施,制定市“22+18条”措施,市县两级财政共安排资金6356.1万元,争取债券资金8.4亿元。

(五)着力改革创新驱动,动力活力稳步释放。新一轮改革全面推开。谋划推进“微改革·微创新”项目80个,工作机制和经验在全省推广,15个原创性差异化改革方案落实销账,14个“微改革·微创新”项目得到群众点赞。国资国企、农业农村、财税金融、要素市场化配置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积极进展,达州高新区成功获批全省首批集成授权改革试点。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制定《达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创新搭建中小企业数字化投融资平台,全省营商环境专项评价优秀指标由5个增加到9个。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玄武岩纤维应用、高含硫气田资源开发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达州产业技术研究院挂牌运行,厅市共建玄武岩纤维及复合材料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获批,新增国省创新平台4家、高新技术企业65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5户,规上高新技术产业营收650亿元。数字赋能进程加快。顺利挤入国家“东数西算”成渝枢纽节点城市,城市大脑全面投用,成功举办首届全国先进计算技术创新大赛,建成达州至成都、至重庆3毫秒直连网,城市数字大楼、万达开先进计算中心等重点项目顺利竣工,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增长超20%。

(六)着力抓招商促合作,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深入开展招商引资“比拼拉练”和制造业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841个、增长32.1%,投资总额超4000亿元。新引进落地百亿级先进制造业项目5个、总数突破10个,到位各类上级资金511亿元,完成省外产业项目新增投资480亿元,增长45.4%。金融投放1761.5亿元、同比增长39.7%,存贷比提高2.7个百分点、达63%,“险资入达”[5]实现“零突破”。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取得新进展。推动《总体方案》获国家发改委批复,25项重点任务、10大标志性合作事项取得新进展,秦巴山·万达开中医药发展联盟、万达开职教联盟和医联体成功组建,万达开技术创新中心揭牌运行,大竹经开区成功纳入第二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省域经济副中心建设迈入新阶段。印发实施《组团培育工作机制》等5个文件,建立健全决策、协调、执行三个层面机制,有序推进“三大工程”、“三大基地”、“一个活动”等牵引性事项,全面完成年度重点事项,工作成效及经验被省委办公厅采用。省级专项支持政策正式出台,诸多诉求获省上支持。城宣万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与浙江舟山东西部协作、重庆涪陵区产业协作不断深化。

(七)着力强化民生保障,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加大财力投入,扎实办好53项民生实事、超额完成17件,大力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70.7%,拨付资金390.4亿元。就业形势总体平稳。新增城镇就业4.4万人,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推动“四类重点人群”[6]就业,发放求职创业补贴超1000万元,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全省第3,“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积极推动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吸纳本地就业4600余人。入选首批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创建名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更加普惠均衡,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和幼儿园136所、新增学位1.7万个,创建省级示范幼儿园6所。基础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本科和一本升学率连续11年双上升。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共建成果丰硕。健康达州建设加快。新增三级医院2家,成功引进省人民医院整体托管市第一人民医院,积极推进浙大附属第二医院合作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加快建设。中医药综合改革和中医药事业取得重要进展,获评省政府督查激励事项“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的市(州)”、“中医药综合改革成效明显的市(州)”。社会保障明显加强。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扩面提标,参保率达94%、95%,企业职工养老金“19连涨”。1.2万名网约车司机、快递小哥纳入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发放各类救助金14.09亿元,及时兜底救助困难群众43万人,精准帮扶防返贫监测对象2.8万人。依托城市大脑精准救助获评民政部年度优秀案例、全省唯一。统筹做好“一老一小”工作,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社区4个,改造提升农村敬老院87所、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24个,“留守儿童周末假日寄宿学校”全面推广。物价总体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上年度持平。文化体育强市有力推进,罗家坝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城坝大遗址考古工作站主体完工,精品文艺创作、大型文体赛事、群众性文体活动深入开展。

(八)着力守好安全底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生态环境治理持续加强。空气质量“达标巩固年”活动扎实开展,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PM2.5平均浓度两项指标居全省15个重点城市第1、第2,优良天气率91.9%。加强水污染防治,河(湖)长制全面深化,完成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改1430项、完成率99.1%。城镇污水治理两年攻坚行动有力推进,23个地表水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扎实推进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严格落实林长制,治理水土流失301平方公里,包装储备林189万亩,完成营造林26.3万亩,森林覆盖率45.6%。能源安全保障稳步推进。32个煤矿复工复产,原煤生产352.18万吨、增长2.2%,新增升级改造煤矿14处。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扎实推进。创新建立“五预”机制[7]、现场指挥官等安全基础制度,省区域综合应急救援达州基地建成,成功应对洪涝灾害12次,地质灾害实现连续九年“零”伤亡,森林防灭火连续2年实现火情、火灾“双零”目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积极成效。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金融、房地产等领域风险稳妥处置,“保交楼”交付率达到86.6%。深入推进平安达州、法治达州建设,积极开展“八五普法”,成功拱卫成都大运安保,成功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全国首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刑事、治安案件分别下降27.1%、47.9%,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下降28.8%。食品安全党政同责考核连续三年保先进位。

各位代表,2023年,我们认真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推动经济运行实现整体好转,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这是市委、市政府总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依法监督、指导帮助的结果,是市政协参政议政、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一心、努力奋斗的结果。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需求不足、风险增多、预期转弱等问题凸显,我市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工业经济承压前行,投资增长后劲不足,实体经济困难增多、市场主体信心亟待恢复;城乡发展差距依然较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民生福祉等领域还有不少短板,“一老一幼”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房地产、金融等重点领域风险有所积聚,财政稳健运行压力加大,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形势依然严峻。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4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思路目标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一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按照市委五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2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工作基调,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二届三次、四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五届六次、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157”总体部署和“四化同步、城乡融合、双园驱动、一核两翼”发展路径,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持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加快“一区一枢纽一中心”建设,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达州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0%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7.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0%以上,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完成省上下达的节能降碳、环境保护等目标任务。

三、2024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安排

围绕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我们将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紧扣达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大战略部署,强化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聚力抓好8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聚力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推动经济恢复增长。加强经济运行分析。锚定目标任务,运用好“月跟踪分析、季调度会商、半年小结、年底交账”工作机制,加强经济形势分析和经济走势预研预判。运用好“3+2”[8]经济工作统筹方法,集中优势资源资金办大事、办成事。统筹推进政策落实。用好用活国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系列政策措施,强化政策预研储备,持续深入开展送政策、送服务、解难题活动,确保政策措施精准匹配、精准推送。坚定壮大民营经济。加大“万市兴”综合服务平台[9]、“达州名品云展馆”运行力度,创新开展“一站式”“直播化”服务模式,让民营企业进“一次门”、办“N项事”。深入推进全省首批新时代“两个健康”示范建设试点,深化民营经济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积极争创国家民营经济联系点(示范)城市。持续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有序推进“转企升规”“产销分离”集聚发展、集中结算,强化“个转企”[10]质量效应,确保全年新增“四上”企业[11]200户以上,民营主体净增4万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7%以上。加强营商环境建设,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降本增效为导向,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健全清理拖欠账款长效机制,坚决整治涉企乱收费、拖欠民营企业账款行为。

(二)聚力提升投资促进消费,扩大市场有效需求。精准有效扩大投资。深入开展项目审批建设全过程效率革命,强化重大项目现场推进、市领导挂包推进等制度,推动美联新能源及高分子材料产业化建设等69个项目开工建设,加快达州通用航空产业园等109个项目建设进度,确保达钢搬迁升级等22个重大项目竣工投用,力争200个市重大项目投资完成1000亿元以上,34个省重点项目投资完成350亿元以上。做实项目谋划储备、做深项目前期,持续提高项目成熟度和达标率,新增纳入国省项目库项目1万个以上、计划投资3万亿以上。加强中省资金政策争取,力争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支持符合投向领域的项目争取专项债券资金。加大国省民间投资政策对接落实力度,跟踪落实68个民间资本推介项目情况,确保民间投资实现正增长、占比达到45%以上。加快推进市级重大政府投资。推动65个市级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加快建设,力争年度计划投资203.9亿元以上。其中,续建项目25个,年度计划投资187.1亿元;新开工项目17个,年度计划投资15.5亿元;前期工作项目23个,年度计划投资1.3亿元。布局适度超前基础设施。决战决胜“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推进成达万、西达渝“双高铁”建设,加快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快速通道、乡村公路等建设,力争综合交通投资完成200亿元以上。力争金垭机场航线达到40条、年客流量突破150万人次。持续完善网络、数据、算力等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推动“万达开先进计算中心”、城市大脑迭代升级。提质扩容推动消费。扎实开展“消费促进年”活动,深入落实促进汽车、家居、家电等消费措施,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培育文娱旅游、体育赛事等新消费点,打造更多文商旅融合消费新场景。加密开展各类节会、展销促销活动,承接办好第三届中国(四川)国际熊猫消费节达州会场和第四届“巴山食荟”达州脆李电商节,力争电商交易突破280亿元。全力争创全国放心消费城市,支持争创省级消费创新发展引领县(区)。

(三)聚力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定实施制造强市战略。坚持大抓工业、重抓制造业,切实开展“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攻坚年”行动,实施“3+3”重点产业提质倍增行动,确保主导产业产值增长15%以上、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5户以上。大力培育链主企业,确保美联新材料、国电投川东煤电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达钢搬迁、正达凯(一期)、广东深之蓝、赣锋锂业(二期)建成投产。紧盯先导产业、未来产业,抢滩布局新兴产业赛道。深入实施“双园驱动”战略。全面落实市直园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持续推进达州高新区、达州东部经开区创建国家级园区,抓好高新区、东部经开区省级化工园区认定。支持普光化工园区扩区调位,确保“2+7”重点工业园区营业收入突破2300亿元、增长15%以上。大力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千百十亿”企业倍增计划,确保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80家以上。支持发展“首店经济”[12],配套提升服务功能。推动复兴都市商旅拓展区、杨柳商贸集聚区等百亿级服务业集聚区向千亿级奋进。加快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和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实施生产性服务业五年倍增计划,力争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比30%以上。持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力争存贷比突破70%,制造业贷款增长15%以上。做热文旅产业,确保文旅产业综合收入增长15%以上。全力申创国家物流综合保税区(B型),持续抓好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达州协同改革先行区建设,确保进出口总额增长12%以上。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持续开展高产攻关、种业提升、农田水利建设、丘区现代农机应用推广攻坚行动,确保全市粮食面积稳定在850万亩以上,产量323万吨以上、保持全省第一,生猪出栏440万头以上。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推进农业产业“接二连三”[13],力争农产品加工产值达680亿元以上。加快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建设,力争有新突破。

(四)聚力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激发整体发展动能。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抓好已出台改革方案落实,纵深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谋划实施第二批“微改革·微创新”项目。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动平台公司产业化、实体化、市场化转型发展。深化投融资机制改革和行政审批“0011”集成化服务改革,提升“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效。扎实推进高新区集成授权改革。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质效。持续实施重大科研“揭榜挂帅”,力争天然气、锂钾、玄纤等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完善重大科技需求目录,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发挥万达开技术创新中心作用,支持校企产学研融合,加快创建一批重点实验室,充分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深入开展万达开科技成果推介会,促进一批优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750家,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实现680亿元,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量持续增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达州建设,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成渝枢纽节点城市,推动“算力+”产业成势见效,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突破105亿元、增长20%以上。加快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力争引进培育数字企业20户。推进企业智改数转,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力争规上企业上云率达90%以上。

(五)聚力扩大开放深化合作,营造优质发展环境。纵深推进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全面落实万达开统筹发展总体方案,加快编制“5+3”专项方案,制定年度任务清单,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双城经济圈重大合作项目清单。深入实施十大标志性合作事项,推动万达开川渝东出智慧物流港、万达开水网工程建设等事项取得重大突破。持续推进南达组团培育省域经济副中心。加快落实省级《意见》专项支持政策,推进成南达万沿线经济走廊、东出北上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嘉陵江—渠江绿色生态经济带“三大”牵引性事项,谋划实施年度重点任务清单。加大托底性帮扶力度。加强省市县力量整合,推进省“10条”、市“18条”措施落地见效,强化政策、项目、资金和要素保障,协同打好托底性帮扶攻坚战。提升重点区域合作成效。加快城宣万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和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建设,扎实推动川东北经济区和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持续深化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定不移做响“投资达州”品牌,紧扣10个百亿级项目[14],实施强链、育链、聚链、延链招商行动,力争再引进2个百亿级制造业项目,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00个、引进外来投资500亿元以上,外商直接投资(FDI)2000万美元以上。

(六)聚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持续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品质。科学编制成片开发方案,统筹推进“城市片区”[15]建设,拓展中心城区空间。推进金南大道西延线二期、四期,高家坝大桥等项目建设,开展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试点。纵深推进中心城区危旧房改造三年攻坚行动,深入实施“微治理、微改造、微更新”1265处,实施危旧房改造项目15个以上,改造老旧小区445个,推进城市(县城)体检及城市有机更新。扎实开展地下管网综合整治两年攻坚,彻底整治中心城区内涝。积极争创省级海绵城市示范城市,加快创成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夯实县域底部支撑。加强县域经济高质量监测,推动全国百强县、西部百强县进位争先,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推动宣汉县争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万源市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渠县争创第六批天府旅游名县。加快开江县、渠县省级县城城镇化建设试点步伐,扎实抓好中心镇、特色镇培育建设,力争创建省级百强中心镇3个、特色小城镇10个。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创建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50个以上。抢抓国家实施储备林项目机遇,加快建设森林“四库”[16]。着力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完善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加快农业人口市民化转移,确保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

(七)聚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始终保持70%以上财政支出用于民生,扎实办好年度民生实事,大力整治群众最不满意10件事。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确保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积极争创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持续解决“一老一小”问题,完善养老托育支持政策,加快适老适小设施建设改造。积极推进社会保险扩面提质,加快落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新改扩建中小学校40所、幼儿园20所;抓实“8+N”示范高中[17]引领发展,实施中职“三名工程”[18]。支持四川文理学院、达州职业技术学院、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内涵式发展。加快健康达州建设。加快建设“3+7”龙头医院,全面投用市第一人民医院。加快中医药强市建设,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繁荣发展文体事业,支持精品文艺创作,办好第九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

(八)聚力统筹发展和安全,守住安全发展底线。扎实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确保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90%以上。加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确保土壤质量稳定好转。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彻底治理城区污水直排,确保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在全省前列。全面推进林长制,巩固造林护绿成果,加快矿山生态修复。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能耗“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持续推进重点领域风险化解,加强政府债务、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风险管控。积极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扎实做好保交楼工作。深化“4+N”联动机制[19],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争创全国禁毒示范城市。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化解信访积案和信访突出问题。提高舆情处置能力,维护良好网络生态。强化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强矿山、道路交通、自建房、城镇燃气、森林防灭火、防汛减灾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坚决做到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启动建设川渝东北空中应急救援基地,持续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不断深化社会治理法治化,深入开展“八五”普法。抓好民族宗教、文明城市创建、“五经普”等工作,支持工青妇、工商联、残联、侨联等事业发展。切实加强国家安全、国防动员、退役军人和双拥共建等工作。

各位代表,做好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的监督指导,认真听取市政协的意见建议,坚决落实大会的审查意见和决议,坚定信心、拼搏实干、开拓奋进,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州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附件:达州市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草案)

附件

达州市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草案)


备注:地区生产总值及相关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名词解释和说明

[1]“157”总体部署:市第五次党代会对全市发展提出的总体部署,“1”即奋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战略支点;“5”即建设重要经济中心、创新创业中心、交通物流中心、文化旅游中心、幸福宜居中心;“7”即实施区域协同、产业壮大、城乡提品、开放创新、文化繁荣、环境美化、民生改善“七大振兴行动”。

[2]“三向班列”:四川东出铁水联运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达州班列、中欧班列达州专列。

[3]“三横三纵一环”:三横:元九大道(凤凰山隧道及西延线)、秦巴大道(金南大道及西延线、南延线、金南大桥)、汇通大道。三纵:环城路—河市大道、金龙大道—机场大道、犀牛大道—达川区三号干道—南北一号干道。一环:绕城路(一期、二期、三期)。

[4]“三微”工程:微治理、微改造、微更新。

[5]“险资入达”:保险资金投资我市项目。

[6]“四类重点人群”: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

[7]“五预”机制:风险预判、安全预警、事故预防、应急预备、实战预练。

[8]“3+2”:公共预算资金、政府债券资金、市场化筹资“三笔资金”和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两件要事”。

[9]“万市兴”综合服务平台:位于达州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是跨部门数据融合的政企服务平台,为市场主体提供高效便捷服务。

[10]“个转企”:个体工商户升级为企业。

[11]“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

[12]“首店经济”:一个区域吸引外地品牌在区域首次开设

门店,实现品牌价值与区域优势最佳耦合的一种经济形态。

[13]农业产业“接二连三”:农业与加工业、休闲旅游融合发展。

[14]10个百亿级项目:2023年引进5个:玖源化工新材料、金海马化工新材料、国家电投川东北高效清洁煤电综合利用一体化项目、广东深之蓝(达州)大竹单晶硅生产项目、北京中基东方超导电碳黑新材料产业园。2022年引进5个:蜂巢能源达州锂电零碳产业园、达钢搬迁、赣锋锂业高纯锂盐及退役电池综合回收利用项目、浙江正凯120万/年乙二醇项目、广东美联新能源及高分子材料产业化项目。

[15]“城市片区”:主要指莲花湖片区,马踏洞片区,河市镇片区,固废中心片区,金山片区,马房坝片区,莲花湖西片区,莲花湖北片区,莲花湖南片区,莲花湖东片区,重石片区,邱家店片区,马踏洞中心服务区,马踏洞外围片区,双龙河片区,碑儿梁片区,烟地梁片区,千家坝片区,河市西片区,幺塘片区,河市东片区,秦巴物流园区,建筑产业园片区,复兴片区,梁家坝片区,双龙镇片区,东岳片区,魏家片区,蒲家片区,罗江片区,柳家坝片区,徐家坝片区,韩家坝片区,高家坝片区,西南职业教育片区,凤北片区,张家坝片区,石龙溪片区,肖公庙片区,老城片区,三里坪北片区,三里坪南片区,小河嘴北片区,小河嘴南片区,翠屏山北片区,翠屏山南片区,南城中心片区,杨柳垭片区,亭子北片区,亭子南片区,麻柳北片区,麻柳南片区,第二工业园片区,航空教育片区,空铁新城片区,石板片区,长田坝片区,李家嘴片区,梨树坪片区,堰坝片区,高新片区,经开片区,大尖子山片区,三品山片区,玄武岩片区,嘉祥片区,创意产业园片区,万家南片区,万家北片区,石梯南片区,石梯北片区,百马南片区,百马北片区,魏蒲新城片区,麻柳北(二期)片区,亭子南(二期)片区,高新化工园片区,通用航空片区,秦巴智谷片区,斌郎片区,河龙片区,阁溪片区,幺店子片区,石板西片区、明月江片区等。

[16]森林“四库”:水库、粮库、钱库、碳库。

[17]“8+N”示范高中:市本级和7个县(市、区)8所重点高中,示范带动全市普通高中提质发展。

[18]中职“三名工程”:名校、名专业、名实训基地。

[19]“4+N”联动机制:组织部、政法委、信访、公安4家常态主战和职能部门主责、市县乡三级联动的综合治理体系。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