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区县头条

一簇椿芽的传奇

——大竹县乡村振兴微记录之香椿产业链

发布时间:2023-12-18 09:05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500年前,人们为了一解口腹之欲需冒险上树采摘野生香椿鲜芽;如今,在大竹县石河镇,村民房前屋后种满了矮化密植的香椿树。应季时,香椿是百姓人家餐桌上的“常客”,被誉为“春天的味道”。

香椿食用文字最早见于北宋苏颂的《本草图经》:“椿木实,而叶香,可啖。”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也有用香椿叶煮温水治疮疥风疽、嫩芽可食的记载。

大竹县人工种植香椿从明代开始已有500年历史。从“树上蔬菜”到触手可及,从“难得尝鲜”到出口海外,从“零星分布”到“中国香椿第一县”,跨越5个世纪,一簇椿芽在竹乡大地上书写下“香椿振兴”的传奇。

近日,记者走进大竹香椿核心产区石河镇,探访香椿从规模发展到林下经济,从鲜芽加工到老叶研发的产业链,领略一簇椿芽香飘远方的魅力。

石河镇炉山村中国香椿母本源园区,一山突兀,极目远眺,山下坡地、田边地角、房前屋后随处可见一片片密而直的香椿林。石板路两边,高大的香椿母树上记录树龄的挂牌泛着银光。“这里就是大竹香椿的发源地,母树树龄多为六七十年。大竹的香椿品种有15种,常规普种有7种,山下的香椿树都是这里母树繁衍出来的。”据大竹县香椿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孙立介绍,“中国香椿母本源”又名“中国香椿源”,园内打造有文化长廊、展示墙等,充分展示了大竹浓郁的香椿产业文化。

日照适宜、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大竹种植香椿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2009年,该县荣获“中国香椿第一县”美誉;2010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大竹香椿”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9年,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和全国绿色农业十佳蔬菜地标品牌。2021年,获得国家有机产品认证,入选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每到椿芽萌生的季节,石河镇香椿交易中心的商铺门口都会排起长队,村民们背着一篓篓的鲜芽在门口过秤交易。商铺内,工作人员将香椿鲜芽一箱箱打包装车;商铺外,一辆辆满载香椿的冷链车从这里出发,销往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和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

孙立说,大竹香椿可采三茬,首茬价格最高可卖四五十元一斤,之后随着全国其他地方香椿上市,价格有所下降,但是种植性价比高,如果三茬采完亩产值能达到5000元。因为种植划算、管理粗放、不愁销路,农民都愿意种植,种得多的农户有六七亩。“很多农民过年不一定回家,但是采摘香椿那段时间必须回来。”

目前,“大竹香椿”已成为全县五张特色产业名片之一,种植面积12万亩,是全国最大的香椿生产基地,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产区主要分布在石河、杨家、清河、月华等10余个乡镇,其中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面积达7万亩,良种使用率超90%,常年鲜芽产量在1.2至1.5万吨,产值超3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超15亿元。

不需要精耕细作,香椿适合“懒养”,大竹农民尝到了香椿带来的实惠。因为香椿上市期短,勤劳的石河人又钻研起了“林下经济”,延长香椿产业链条。

“我们都管羊肚菌叫羊‘赌’菌,因为它收益高、风险高,对技术要求也比较高。今年收到的菌种订单面积差不多有900亩了,比去年翻了一倍多。我们还引进了新设备,进行机械化制种,制种效率也提高了。”位于石河镇五四村的大竹县三杰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忠杰正忙碌在椿树林间移植羊肚菌种。

2017年,李忠杰夫妇创新发展出“香椿树下套种羊肚菌”新模式,进一步提高林地产出,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已有二十来个育种棚。6年间,通过订单供货、技术培训等,李忠杰带动周边近百户农民在香椿林下发展羊肚菌产业。文星镇一户农民去年试种了3亩赚了5万元,今年扩大规模种了17亩。“我们要争取带动更多村民发展羊肚菌产业,将羊肚菌打造成大竹的第六张名片。”

种植户们将目光望向了林下,企业将目光投向了林上。

“我们现在正与中国林科院林化所对接,进行香椿老叶的研发,希望通过老叶进行植物萃取,研发饲料类产品,最终达到医药级,提升香椿附加值。”据大竹县香椿产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严开刚介绍,如今大竹拓宽了香椿销售渠道,入驻了叮咚买菜、盒马生鲜等电商平台,通过品牌直播带货,近两年线上销售已突破百万件,同时为沃尔玛、家乐福、永辉超市等商超提供直供渠道。

目前,四川图拉香实业有限公司建设的67公顷香椿、竹笋有机食品基地已通过国际SRS Organic Standard(SRS有机标准)认证,标志着大竹香椿和竹笋出口欧盟有了“通行证”,为大竹森林食品开拓国际市场迈出了坚实一步。

“图拉香是我们香椿产业的龙头企业,2016年注册,2018年底建厂,仅香椿酱这一种产品年销量就达近千万元。建有500吨香椿冻库,设备高度智能化,香椿年产能可达2000吨,可实现产值上亿。”严开刚告诉记者,近年来,香椿在南方市场销售走俏,3至5月,市场上近80%的香椿都是大竹供给的。为了提高二茬三茬的采摘利用率,近年公司通过与农科院、高校合作进行预制菜研发,现在速冻香椿技术已经成熟,正利用淡季进行设备改造。

时光流转五百年,从零星分布的母树到一望无际的香椿林,香椿树下走过了一代又一代竹乡人。从尝鲜偶食到形成规模种植、加工产业,竹乡人用他们的聪明才智,接力续写着“香椿振兴”的传奇。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蒲建国 曹芮铭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