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悦读

雨谒李劼人故居

发布时间:2023-09-21 20:53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郝富成

文/陈自川


午饭后,到得菱窠西路,雨越下越大,车上只有一把雨伞,三个人不能同时下车,看着李劼人故居在身旁却进不去,内心十分着急。三十年前读过《死水微澜》,到成都数次未能谒临劼老故居,稍有遗憾。此次恰到东门,女儿说,爸是文人,我们去参观劼老故居。但我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文人,最多算是一个有文化的人。只能我与妻子先下车,才走三百米路,伞太小,左手右臂全淋湿,鞋子成了小船。到了门卫处,见保安空着一把伞,便想借来一用,他睁着狐疑的双眼,心想一个陌生人借我的雨伞干什么。我说,我爱人站在这儿,又不会走,只不过去接我女儿。这下他懂了,把雨伞借给了我。


站在门口,雨仍在下,抬眼扫描,这样店那样市,一个市井小区,这不是故居大门,却胜似故居大门,因为这个东门市井是根据《死水微澜》里天回镇打造的一个商业区。穿过去,才是真正的故居大门。大门正中有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谢无量题写的“菱窠”,大门有联:极尽四时之所乐,自成一家以立言。1939年初,日本飞机轰炸成都前夕,劼老从城里迁居到东郊沙河堡,在一处菱角堰塘边搭建草屋,用他的话说,是方便投取邮件。抗战胜利后,劼老将菱窠扩建为两层的楼房,增加了附属房屋。1959年,劼老用稿费再次对菱窠进行了大修,将房顶上的麦草换成黛瓦,土墙换成砖墙,翻建成现在一正一厢阁楼模样,在此生活了24年,直到1962年去世。


楼前矗立着一尊李劼人先生半身汉白玉雕像,身着长衫,目光深邃,表情坚毅,额头上的皱纹装着老成都的世界,平静地看着远方。雕像后方正楼有联“历劫易翻沧海水,浓春难谢碧桃花”,或许是对劼老雕像的诠释。站在雕像前,放下雨伞,深深地鞠躬,表达诚挚的尊敬,才稳步到正屋瞻仰。原来认为,劼老家境殷实,不然百年前哪有钱到法国去留学。进屋才知道,他出生在小市民家中,自幼喜欢读书写文章,与郭开贞、王光祈等人是同学,出生三年后就是甲午中日战争,再后几年就是清朝退出历史舞台。当时的中国乱象丛生,生活在那个年代的有志青年都有一腔爱国激情,希望国家越来越美,越来越强大,不让外夷欺辱,真是:斋心如心自澄澈,诗兴似春多丽藻。


主楼是故居主展厅,在背后四川师范大学高楼的映衬下,更显示出独特的文化气息与韵味。庭院中有玲珑别致的园林、池塘、亭台等景观,雅游亭似字库塔一般,独立而典雅,是劼老与文人墨客赏春阅秋之处,正如苏东坡所居之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亭柱上楹联像是一个场景:新得园林栽树法,喜闻子弟读书声。正楼中书册满柜,厢房里字画盈墙,这些都是劼老逝世后捐给国家的文化遗产。虽是秋日,但夏天的余威仍在,下雨天依旧很热,不时有游人前来参观,感受劼老的品格。


劼老的著作和译著自不必说,而且还是实业家,曾任成都市副市长,中外名家的评论亦不赘述。故居似乎与劼老的灵魂同在,向世人展示与众不同和他思想中的成都。想当年,故居如浣花溪中杜甫草堂一般,遗世独立。可以想象,解放前后,劼老在这个郊外的小屋内读书著文,那是怎样的一个宁静世界,这个世界虽小,在一个文人的眼中,就是他的全世界。




来源:达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