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幻灯信息

三星堆上新!“新六坑”300多件新文物亮相→

发布时间:2023-09-02 21:11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廖晓梅

造型繁复的青铜神坛、精美绝伦的鸟足神像、璀璨夺目的黄金面具……今年7月,位于四川省广汉市的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试运行开放。有近600件文物首次亮相,其中300多件珍品出土于新一轮发掘的“新六坑”,吸引了各地观众慕名而来。

从2021年开始颁布施行的《四川省三星堆遗址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提出,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强考古、研究、保护修复、陈列展览、宣传教育、文化创意等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同时强调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施三星堆遗址数字化保护、监测、展示和传播。

适逢《条例》颁布两周年,三星堆博物馆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有何成效?又采取了哪些现代科技手段对三星堆遗址进行数字化传播?8月28日至29日,红星新闻记者跟随四川省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媒体采访团来到三星堆博物馆,看沉睡千年的文物,如何依托人才和科技的支撑焕发出新魅力。

图片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

新馆亮相:

从文物修复室到可用AI技术1:1修复文物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是中国西南地区发现的分布范围最大、规格最高、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2019年,三星堆新的祭祀坑被发现,其中新出土文物15000余件,再次惊艳世界。

对此,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余健感慨道,“从新的祭祀坑被发现,到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进行考古发掘、提取清理,再到如今300多件珍品能够在新馆内展示,这离不开三星堆博物馆的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能力。”

事实上,三星堆博物馆人才队伍和科技的建设历经了数十年,余健对此表示:“我是在2004年来到三星堆博物馆工作的,那时博物馆只有一个小小的文物修复室,修复人员仅有两名,工具也相对落后,只有各种钳类和锤类。而我们现在考古、文保、分析等领域的工作人员已经接近30人,并且人才队伍的年龄结构越来越年轻化、专业学科更加多样化,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比例也在提升。这些变化对三星堆文物保护和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余健补充道,此外,随着三星堆博物馆成为第一批具有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的单位,又建成了文物保护和修复中心,博物馆的软件和硬件能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图片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多媒体演绎文物修复过程

“例如,此次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将AI技术、3D打印用于文物修复和展陈,根据修复专家和AI算法对文物的拼对,并利用多媒体演绎实现相关重器1:1真实拼合修复全貌以及细节解读动画展示。”余健介绍,这些全新的展陈方式,兼顾文物保护需求与陈列展示效果,依托数字化技术充分体现了三星堆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成果。

余健还提道,“《四川省三星堆遗址保护条例》颁布后,我们也希望与金沙遗址(博物馆)加强协同机制的合作,促进三星堆和金沙遗址联合申遗工作的推进,这也是我们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实证。”

图片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文物陈列

仍存发展难题:

国家级科研项目薄弱,缺乏学术带头人

提到目前三星堆博物馆遇到的发展难题,余健表示,“虽然这两年我们新进的科研人员较多,但还是存在难题。”

例如,国家级的科研课题薄弱,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方面也有所欠缺,“在科研项目方面,我们想从省级的科研项目开始积累,慢慢把人才培养起来以后,再争取国家级的科研项目。在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方面,我们还缺乏学术带头人,以及在多层次学科发展方面还较为薄弱,因此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提供科研项目方面的帮助。”

此前,三星堆博物馆还面临着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困境。《条例》提出,要加强三星堆遗址相关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工作,依法查处侵犯三星堆遗址相关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

图片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文物陈列

“之前我们遇到的问题就是三星堆特有的图像、文字、LOGO等遭遇侵权,甚至有时候老百姓曲解了三星堆的含义、文化等,这都为三星堆的宣传保护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曾参与并见证《条例》出台全过程的全国人大代表刘忠表示,有了《条例》的护航,这两年三星堆发展非常迅猛,“近年来,类似未经许可擅自使用三星堆及特有文字名称和形象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少了很多。”

谈及未来,刘忠表示,“我们对三星堆的保护,其实是为了更好地将文物留给下一代,让他们能够通过文物挖掘中华文化背后的意义。”他强调,相信随着三星堆遗址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强,遗址安全长效机制的不断完善,未来的三星堆,将有更多蝶变和跃升。

来源:成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