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

推进新型工业化要有坚强法治保障

发布时间:2023-08-25 16:04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张黎丽

核心提示: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型工业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必须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法治是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首先,推进新型工业化需要创新引领,知识产权是创新的重要载体,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能够有效提升中国经济竞争力。完善知识产权法规体系,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法律保护,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权利人合法权益,有利于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更好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创新发展发挥支撑作用。其次,法治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稳定的营商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需要公正平等的竞争规则,而这些要素都与法治息息相关。明确主体法治责任,以法治思维控制权力的运用;对失信造假者要加重惩罚力度,警戒世人敬畏法律;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为推进工业现代化营造良好环境。

法治是保障经济正常运转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现代化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工业革命引起社会重大变革,带来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文化观念的巨大发展和变迁。在这个过程中,旧的社会关系被打破,新的社会关系得以确立,需要现代法律制度对新的社会关系予以调整和保障。法治化进程在现代化进程中内生性地加速推进,并为现代化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依据和清晰的发展轨道,又有效协调随着现代化进程而日益分化、日益复杂的权利义务关系,为经济蓬勃发展提供必需的社会秩序和稳定的社会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领导经济建设、进行经济治理、保障经济发展,建立起平衡经济关系、协调各方利益、维护交易秩序、化解矛盾纠纷、有效保障权益的法律制度,满足了我国经济现代化对法治规则的迫切需要,不断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

法治为共享工业现代成果夯实制度保障。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是人口规模巨大,地区差异悬殊,在这样超大规模的国家实现现代化,而且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就需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加强社会保障立法工作,加强慈善领域法治建设,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有力促进共同富裕。在法治的保障下,共享发展得到更加切实的体现,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可触可及。以法律形式确立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能够有效保证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稳定性和长期性,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法治通过实施公开、稳定的制度机制和行为规范,对各种利益关系予以保护、规范和调整,从而稳定社会成员预期、维护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秩序,为现代化提供牢固基础、持久动力和广阔空间。只有厉行法治,中国式现代化才能行稳致远。

作者 廖佩伶(中共达州市委党校政治与法学教研部副主任、讲师)

来源:达州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