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生活,原来可以这样生动!

无穷之路|生活,原来可以这样生动!

发布时间:2023-07-14 10:04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编者按

今年11月,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提出“精准扶贫”十周年。从2013年到2020年,中国大地上掀起史诗般的反贫困斗争,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9899万人,2020年农村贫困地区与人口全面迈入小康社会。

而在川东达州市,当年轰轰烈烈的“精准扶贫”探索实践至今让人记忆犹新。全市上下勠力同心、攻坚克难、创新创造,广大党员干部、爱心人士、企事业单位用真心、怀真情结对帮扶,从资金、产业、住房、道路、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千方百计帮助贫困户摘掉贫困帽子过上幸福日子。2017年到2019年达州各县(市、区)相继完成脱贫攻坚任务,71.6万建档立卡贫困户驱散生活的阴霾,过上了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的美好生活,农村面貌发生沧桑巨变。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那些当年的贫困户生活现状如何?值此重要时间节点,本报今起特别开设《无穷之路——一个家庭的重生》专栏,以系列报道、图文并茂的形式,重温当年他们艰难的脱贫过程、党委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帮扶关爱,展示近年来他们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奋进姿态、生动故事,以此纪念“精准扶贫”提出十周年。敬请关注。

幸福的一家

穿过一片片翠绿的包谷地,记者近日驱车近两个小时,终于到达位于达川区桥湾镇走马村符代全的山里红家庭农场。

符代全的家就安在农场旁,一辆白色大众小轿车停在院坝里。还没走近,一股清香飘来,沁人心脾,院坝里晒着类似金桔的小果。

“这是耙耙柑的幼果。”符代全的老婆伍永琼快人快语,“这段时间正在疏果,这是从树上摘下的残次果。别小看了它,鲜果可以切片泡水喝,卖1块钱1斤;干果5块钱1斤,可以入药。”

从当年黯然离厂的化工工人到四处漂泊的打工仔,再到今天拥有80余亩的农场果园,符代全一家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经历了人生的逆袭,终将阴霾笼罩的生活过成了阳光灿烂的日子。

“10多天前刚搬进新房子”

新房子门边,一只小狗懒洋洋地趴在地上晒着太阳。

“65英寸大彩电,像放电影一般,我看得很清楚哦。”符代全78岁的丈母娘坐在宽大的沙发上看电视,“我们10多天前刚搬进新房子。”

符代全的新房子有120平方米,修建装修一共花了十七八万元。四室一厅一卫一厨,光客厅就有二三十平方米,装潢和城里的房子没两样。打开大门和餐厅窗户,一股穿堂风吹来,很是舒适惬意。

宽敞的新房子

“房子是今年春节后开始修的,总不能让老婆、娃儿和老人家一直住在那个旧房子里吧。”符代全对现在的新房子很满意,“我准备以后建一个冻库,等到农场水果采摘期冷藏水果,免得烂了可惜。”天气一天比一天热,这是目前符代全最急迫的事情。

符代全口中的旧房子紧挨着他家的新房,是他从邻居手里买来的。2017年承包农场后, 他们一家就一直住在这里。“之前条件相当艰苦,房间地板是高低不平的泥巴地,屋头也没得厕所,我找人砌了一个。特别是夏天,热得人遭不住……”现在,这处旧房已被符代全作为仓库,存放农场工具、农药等物资。

精心管护果园终见效益

符代全投资40多万元的山里红家庭农场,面积有80余亩,主要栽培晚熟柑橘,包括耙耙柑、爱媛、血橙等品种。这段时间,符代全和伍永琼忙着为柑橘疏果,“这一个月,还得再疏两次果。”伍永琼说,常年在农场打工的有六七个村民,70元一天。

“疏果需要不少劳动力,我前段时间还到镇上找了8个工人来帮忙,60元一天,包生活。”符代全抠了抠脑壳。

修枝、疏果、套袋……从抖音、百度上学来的技术,帮了伍永琼大忙,她因此成了农场的“技术总监”。

耙耙柑的幼果

记者沿着屋后一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上山,仅2分钟就到了农场的耙耙柑林,几位动作娴熟的村民在果园里忙着疏果。

树上悬挂的绿色小球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叫诱蝇球,专门诱杀大实蝇。”伍永琼解释,这是种爱吃甜食且喜欢在果实中产卵的病虫,一旦盯上柑橘园,就麻烦了,可能导致绝收。

“困难是有的,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嘛。”符代全很乐观。

2022年8月份那场突如其来的高温天气,就打了符代全和伍永琼一个措手不及。因为天干,原本就漏水的堰塘快见底了,树叶也晒蔫了,柑子软得像漏气的皮球。

晾晒幼果

怎么办?眼看高温持续,总不能坐以待毙吧。符代全从堰塘处接了一根600米长的水管,一直伸到山上柑橘园,熬了10多个通宵,连续给柑橘树灌了10多天的水。后来高温有所缓解,柑橘树终于保住了。

这个倾注了符代全两口子所有心血的农场,终于迎来丰收。符代全预测,今年底,农场耙耙柑产量可达七八万斤,血橙产量三万斤左右。农闲的时候,他就进城打点零工,接些装修“活路”补贴家用。

期待上抖音直播卖货

住着宽敞明亮的新房子,进城开着小轿车,日子一天比一天有盼头,这对于10年前的符代全来说,简直想都不敢想。回忆起以前的生活,这个七尺男儿绷不住了,眼眶有些湿润。

1993年,刚高中毕业的符代全参工到原达县化工总厂磷铵分厂。因厂里效益不好,他1997年离开厂子只身前往广州、深圳打工。因为穷,负担重,两次离婚后,他带着两个年幼的女儿艰难生活。

2014年,符代全的母亲因摔跤瘫痪,父亲也查出高血压等慢性病,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全落在打工回乡的符代全身上。

“村里将符代全的母亲纳入低保,同时对符代全进行产业扶持,帮助他办理了5万元的国家贴息小额信贷,用于农场果园建设。”桥湾镇走马村综合服务专干黎家权如是说。

耙耙柑幼果

2016年符代全家脱了贫,日子逐渐有了起色,成为村里第一批脱贫摘帽的贫困户。脱贫后,符代全更有干劲了,把目光放到了柑橘种植上。

“我们这里的水果品质好,又大又甜,不愁销路。”一路采访下来,这是记者听到他最多的一句话。

为什么?桥湾镇党委书记魏伯波道出了“秘密”:桥湾地处巴河沿岸,温差大、湿度大、光照强,特有的红石谷子土质含钾量高,种出的柑橘甜度高、个头大、水分足。“同样的品种,如果换一个地方栽种就变味了,所以供不应求。”

“我原来也想抖音直播卖货,但是目前条件还不允许。”打算扩大销路、打响品牌的符代全说,因为农场离桥湾街上太远,水果不能及时发货。“农场的水果目前主要做批发,销往巴中市巴州区、平昌县等。”

远处巴河上,一座大桥正在加紧施工,那是2022年10月动工修建的桥湾特大桥,2022年12月又开始修建达石快速通道。等桥和路通车后,从达州主城区到桥湾只需要半个小时。

符代全期待着那一天早日到来,“到时,我们就上抖音直播卖货!”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廖晓梅 潘丹 刘欢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