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区县头条

通川区:旧貌换新颜 “老居民”乐享“新生活”

发布时间:2023-07-04 10:18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夏日炎炎,酷暑难耐。吃过午饭,收拾完碗筷,今年76岁、家住通川区西城街道红旗路社区东兰西苑的张婆婆准点到小区院内和老姐妹们纳凉聊天。

从过去设施老旧、污水横溢的“脏乱差”,到如今功能齐备、干净整洁的“白净美”,东兰西苑小区的蜕变,是张婆婆等“原住民”聊不完的话题。张婆婆向记者透露,她正和邻居们商量加装电梯这件大事,“等电梯装好了,我们老小区不比西外的新小区差!”

老城和新区,是不少达城市民的“心结”。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区建设全面提速,各种市政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老城,因建设年代久远、规划前瞻性不足等原因,5平方公里居住近40万人,数量众多的老旧小区功能缺失、破败不堪亟待改造。

坚持以人为本,倾听群众呼声,通川区累计完成老旧小区改造超400个,整治“破、旧、病、危”建筑1200余栋,推动老旧小区(楼院)建管双提升、旧貌换新颜,实现空间增加、房产增值、环境增色、情感增强、文明增效。

怎样改造?

全区“一盘棋”,“真金白银”精准推进

道路宽敞整洁、车辆停放整齐、小区绿树成荫,走进马房坝社区“万兴苑”,已找不到老旧小区的影子。

万兴苑修建于2005年,是原肉联厂的安置小区。傍晚时分,很多居民到小区广场使用各式健身器材。在万兴苑居住了十多年的刘阿姨说:“之前由于缺少物业管理,小区的生活条件很差,尤其是车辆多、位置少,车辆到处乱停乱放,大家很少到院子里活动。”

2021年,经多次征求居民意见建议,万兴苑被纳入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管沟清淤、路面硬化、更换排水管道、规划停车位等,一系列的改造项目完成后,居民们的生活有了新变化,“小区变得干净整洁,车子也停进了停车位,我们有了活动空间,每天出门心里都乐呵呵的。”

在通川,像万兴苑这样的小区还有很多。数据显示,通川城区内建成于2000年以前的老旧小区(楼院)多达703个、居民7.5万余户、建筑面积约78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任务重、难度大。

“努力让老旧小区出新出彩,有颜值更有气质,能安居更宜居。”通川区成立并动态优化、调整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督查督办等7个专项工作组,并详细、科学制定职责分工,全面统筹相关部门和水、电、气、通信、污水管网等杆线企业,实行周例会通报、月集中研究、季调度收账工作机制。

万兴苑旧貌换新颜

突出规划统筹。编制《旧城有机更新规划设计方案》,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采取“实施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方式,先啃硬骨头,先建示范点,按时序滚动推进;制定《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明确、细化改造各个环节的要件与流程。同时,积极探索涉改事项现场办公、联合审批、分类审查等,精简流程提高效率。如加装电梯等2日内完成审批,总投资400万元以下的改造项目由相关部门联合会审,实现了“小项目、快实施、速见效”。

注重分类施策。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打造一批“形态有颜值、业态有活力、文化有底蕴、管理有秩序、邻里有温度”的市民生活圈。区分老城记忆、商业街区、休闲街区等6大类型,对700余个小区群众全覆盖摸底,针对性规划基本功能和打造重点,“一区一策”明确改造重点、制定改造方案,针对不同小区的人文特色、区位特点,反复勘察现场,科学规划设计,融合海绵城市建设、汽车充电桩、快递驿站等新技术、新理念,有重点地解决停车难、雨污分流、管线破乱等问题。深度学习各地旧改先进经验,以“传承经典、保留乡愁”为主题,挖掘打造城市特色传统文化,保护历史传承、锁住城市印记。吉昌大院、蒲草田巷等诸多昔日“脏乱差”老旧院落摇身一变成为新地标、网红打卡地,大北街片区旧改成功创建省级试点示范项目。

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以解决居民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创新实施“大掌柜+店小二+微项目”模式,改造项目论证、设计、施工、管理等各环节广泛吸收居民参与。改不改、改什么、怎么改,由群众“点单”、党委政府“接单”,改造后由居民“结单”。建立多元投入、成本共担的投入机制。发动涉及楼区居民“以捐带投”、商住居民共同筹资、集体资金投入等多种方式筹集改造资金,已启动改造的小区先后自筹资金上千万元。

聚焦“基础设施短板、楼院陈旧、环境脏乱差、消防治安隐患突出、物业缺失”等突出问题,从“矛盾最多、关注最高、影响最大、环境最差、安全隐患最突出”的区域入手,通川区先后真金白银投入3.2亿元,实施老旧小区楼面靓化、空间增绿、线网归槽、雨污分流“四大工程”,推动老旧小区(楼院)焕发生机,吉昌大院、春兰小区、三委小区等成为全市“样板间”;试点推进天网、雪亮、慧眼“三网合一”,对240个老旧小区3.2万户升级改造智慧安防系统,加装智能门禁、生活电梯,添置文化娱乐、健身休闲设施,搭建共享厨房、共享花园等“共享空间”2400余个,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明显提升。

如何管理?

强化组织引领,共管共享文明家园

“小区好坏,不取决于物业公司,也不取决于业委会,而是取决于小区业主!”在焕然一新的通达小区院内,写有“小区是全体业主自己的小区”“维护环境从自己做起”等内容的宣传栏让人眼前一亮。

三分建七分管。改造后的小区怎样实现长效管理,是老旧小区改造的“必考题”。通川区坚持环境改善、基础完善、后期管理同步思考、同步推进,探索创新老旧小区长效管理机制。

加强组织引领。着力解决老旧小区组织难、管理难、服务难。

“建党组织”固堡垒。坚持应建尽建原则,针对有党员3人以上且条件成熟的组建小区党组织179个;针对条件不成熟的,采取“社区+小区”“小区+小区”联建方式,组建党组织47个,选派党建指导员195名,推动党组织成为老旧小区改造的“主心骨”。

“建业委会”促自治。大力实施分类治理,集中成立业委会48个、自治管委会373个,修订完善《居民公约》《自治委工作规则》,大力推行党组织动议、居民提议、“两委”商议、居民大会决议、居民群众评议“五议工作法”,推动老旧小区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服务。

停车规范有序

“建物业体系”强服务。探索推行“差异式、捆绑式、兜底式”物业服务模式,采取“1+1”“N合一”承接服务和“服务面积定额补助”方式,引入物业企业33家、覆盖服务218个;探索“社区红色物业”,社区领办红色物业39个、兜底服务213个,推动老旧小区物业服务管理全覆盖。

推进共管共享。探索“社区治理+居民自治+物业管理”模式,规范梳理物业企业职责,实现物业管理从无到有、从简易到专业。已经完成改造的49个示范小区中,12个引进物业公司管理,37个实现自治管理。试点小区停车收费以及维修资金共担机制,确保改造后的小区能够常维常新,如三委小区、凤翎大院。试点共享服务设施,提升居住体验和凝聚力,如文明大院试点建立共享食堂,为老幼病残群体提供生活便利。试点引入大型企业包片进行管理,从而降低成本,如东办会仙桥社区,引入愿景和家集团进行片区物业服务,将党组织建设和物业服务深度融合。

提升文明素养。创新设置“红黑榜”“亮丑牌”,广泛宣传好人好事,警示不文明行为,引导居民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分类组建坝坝舞、棋牌、书画等兴趣团队816个,深入开展“星级文明户”“好邻里”等创评活动,睦邻友好、崇德向善蔚然成风。探索构建社区、小区书记“两级包案”和业委会、小区物业、片区民警“三方参与”的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创新“有理大家评”现场活动,成功化解遗留问题12起、调停邻里纠纷110余起,有力实现小事不出小区、难事不出社区、重大矛盾化解在街道。

□文/图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谭楚甲 杨洁 特约记者 郑涛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