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夯实劳动教育 筑牢育人基石

——通川区努力构建地域特色劳动教育体系

发布时间:2023-05-19 09:38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近日,通川区劳动与实践教育课程暨四川省劳动与实践教育管理平台应用培训在通川区教育局举行,区属各中小学校(单位)劳动实践教育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人、劳动专兼职教师及平台管理员参加培训,标志着通川区探索劳动教育与学科的深度融合进一步走深走实。

近年来,通川区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坚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

努力开创劳动教育工作新局面

行政驱动,完善劳动教育工作机制。成立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出台《达州市通川区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确保工作开展有章可循。2022年4月,达州市通川区“强化劳动教育,助力‘双减’落地”的经验做法被《四川教育动态》刊发。2023年3月,通川区“课程+基地+共育”推动劳动教育纵深发展经验做法被四川省教育厅推广。

五育并举,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结合通川产业、办学特色,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研发烹饪、手工、非遗等劳动教育特色课程60余项,建立劳动教育校园农场40余个。

广开渠道,建立劳动教育师资矩阵。配备74名专职劳动教育任课教师,聘请19名能工巧匠、专技人才担任兼职教师,通过“培训+观摩”“研讨+竞赛”等多种方式,提升劳动教育教师综合素养和业务能力。

坚持立德树人

充分展示劳动教育发展新活力

深挖资源,打造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立校内劳动实践基地,满足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依托农耕文化博物馆、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乡村学校少年宫等资源,开辟校外劳动实践教育基地,把劳动基地作为向学生传授知识的第二课堂,确保时间、地点、人员、效果的落实。2021-2022年,通川区各校合计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和劳动实践教育160场次,参与师生30000余人次。

加大投入,培育劳动教育品牌学校。投入资金1.5亿元,建成通川区青少年素质教育综合实践学校,配套建设礼仪馆、雕刻馆等劳动教育综合实践馆14个,规划打造现代种植、养殖基地等生产劳动基地300余亩。2022年8月,成功创建省级研学旅行营地;2023年1月,被市教育局命名“达州市首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集团办学,助推劳动教育提质创优。依托10大名校教育集团,建立11个智能研修平台应用集团学校中央教研组,推动区域优质劳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促进学校劳动教育信息化共同体特色发展,打造区域劳动教育信息化共同体品牌。

坚持三方协同

全面凝聚劳动教育共育新合力

聚焦起锚地,开拓新课堂。通过家长课堂、社区课堂、生态课堂等方式,创新劳动教育理念,转变家长观念,引导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作者。

抓好操练场,深耕主阵地。坚持因校制宜,开展符合自身实际和办学特色的劳动教育,开展好“劳模进课堂”“工匠进校园”“研学进基地”等活动,做好学校劳动教育典型案例遴选推广。

亮相检验地,打造新形态。结合制止餐饮浪费、创文创卫、志愿服务等重点工作,通过“小手拉大手”,全方位、多角度拓展学生社会实践时间和空间,以劳动教育的硬核力量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坚持融合创新

科学探索劳动教育发展新路径

整体规划,加强学校劳动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劳动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创新,推动“双减”工作走深走实。2022年6月,通川区一小江湾城学校成功举办四川省“学校常态化农场劳动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案例研讨”的劳动教育网络教研活动。

整合平台,开发劳动教育信息化资源。以资源共享为目的,推进“智慧教育”改革试点工作,开发应用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通川区14所中小学成立了小学低段、小学高段和中学段劳动教育数字资源建设小组,利用学校信息技术手段建设通川本土劳动教育数字资源。

立足长远,筹划劳动教育信息化素养提升工程。即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灵活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具备良好的劳动素养;教师能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劳动教育教学设计,获取、加工和集成劳动教育教学资源支持课堂教学;学校能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学校劳动教育教学管理,推进基于大数据的劳动教育治理和绩效评价。

坚持特色发展

努力构建地域特色劳动教育体系

通川区教育局负责人表示,劳动教育是新时期党对教育事业提出的新要求。接下来,通川区将继续依托区域发展,立足特色资源,夯实劳动教育,结合实际,努力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

加大资源整合,扩大劳动教育辐射半径。充分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发挥社会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拓宽劳动教育覆盖面。

做强学科融合,打造劳动教育品牌课程。挖掘各学科课程中的劳动教育元素,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将劳动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落实质量监测,严格劳动教育实施督查。将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情况纳入学校教育质量监测范围,由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加强对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情况督查。

探索多维评价,助力莘莘学子全面发展。将学生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功能,健全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完善劳动教育管理体系。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万礼 杨秀琴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