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悦读

【美桥说食话】樱桃好吃树难栽

发布时间:2023-05-18 22:31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郝富成

文/陈美桥

我在一个短篇小说里写过一个懒汉,他的媳妇勤劳聪慧,除了常见农作物的种植外,她还栽樱桃卖樱桃、种栀子卖栀子,将日子打理得颇为红火。突然有一天,她出而不归,据说是跟一个河南商人远走了。从此,懒汉全靠顺手牵羊过日子。


幼年时,我体弱多病,母亲背着我四处求医,附近赤脚医生的门槛都被踏出了老茧。听老人说应该神药两解,母亲就带我去拜认那个能干的农妇为保娘。小说的原型人物懒汉,自然成了我的“保保”。保保、保娘即是干爹、干妈,他们多半身体康健,为人行事和做派往往透着一股正气,才有余功护佑别人。


每年春夏交替之时,保娘家的十几株樱桃树,粒粒皮薄晶莹,越撑越亮,简直是吹弹可破。她从树上为我摘下好几把樱桃,它们甜中微酸,每一粒都充盈着浓郁的果香味,深深地嵌入了我的童年。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信息相对闭塞的农村,保娘通过勤劳致富,加之人又生得标致,成了十里八村的名人。当她变成一个传说中的人物时,邻里言辞间每每流露出的是阵阵惋惜,而不是埋怨和谩骂,在那个年代也实属罕见。那一树一树的樱桃,离开她掌心的温度之后,渐渐收缩了热情,果小味酸、叶子疲软,被虫子啃噬的那一部分,还胆怯地抽泣蜷曲着。哦,人与植物建立起的微妙情感一旦瓦解,它们也会形销骨立。


三十年后,朋友从远方寄来两箱樱桃,要我体会那里的风土和人情。我又重新感悟到一颗带有温度的樱桃,如何让人满口生津、食之难忘。其中一箱是我国本土品种,味道与保娘家的不分伯仲,另一箱则是外国品种车厘子。


“绿葱葱,几颗樱桃叶底红。”我国樱桃的栽培历史悠久,但本土砧木樱桃树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它们怕冷又怕热,怕旱又怕涝,对温度要求高,不易存活。俗语有言,樱桃好吃树难栽。如此需要悉心伺候之物,也难怪其果实虽光鲜可人,却是一副娇滴滴、经不起半点折腾的模样。


改革开放后,人们分析品种优劣,通过嫁接、引种等方式,对本土樱桃不断改良,也逐渐有了果大皮厚、肉多核小、味道纯甜、更耐储存的车厘子出现。樱桃树也不再难栽了。


根据樱桃的脾性和个人食用偏好,我决定本土樱桃直接食用。车厘子则被我粒粒去核,加大量白糖和麦芽糖,让它稀释出水分,用小火熬煮成果酱。熬制过程中,挤一些柠檬汁,既能杀菌防腐,还能增加清香。


把一盘红嫣嫣透着光亮的本土樱桃,摆在涂满樱桃果酱的黄油煎馒头片旁边,拍成照片发给朋友,并配上文字:今晨的美好,源于秦皇岛的甜蜜阳光。


成都附近出名的车厘子,恐怕要数汶川品种。


第一次进入汶川地界,是在2004年的五月初。沿途的草木还未披绿,我们身着棉衣,行驶于座座高山的夹缝之中,胸腔里有种莫名的挤压感。不知这些山体经历过怎样的沧海桑田,地表已流失到长不出大树,要种植一种易存活的仙人掌作为代替,用以抓住剩余的薄土。也很难想象,如今市面上脆甜个大的汶川李和汶川车厘子,原来产于这个地方。


去的次数多了,对所见之景习以为常,初始的紧张和压抑,也就随之遁形。


随着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许多地方因地制宜,寻找适合当地发展的农业项目。采摘车厘子、吃柴火鸡,是汶川一项特色农旅项目。孩子们趴在树上吃饱了车厘子,又下来追着几只四处狂奔的土鸡,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童年嬉戏。


临走前,我问老板每年的收入如何?他恬淡地说:“半年做生意,半年来休息。”自从经历了2008年那次大地震后,许多当地人的生活观念都有了改变,更加敬畏生命和自然。


几年前,我从达州挖走了一棵矮小的樱桃树,那是父亲亲手栽植的。樱桃树在成都的土壤安居一年,又连泥带树用保鲜膜包裹,跋山涉水去到弟弟生活的湖南。一棵树融入了这么多人的感情,聆听过如此多的世间密语,那该会长成一棵多有情怀的大树?


生活看以野蛮生长,不受制于任何人,实际上存在着一定的逻辑。我的懒汉保保并没有像小说主人公李歪嘴一样,通过改变精神面貌,最后勤劳致富。他放弃了那片红火的樱桃树和雪白的栀子花,带着儿子四处流浪,最后竟不知所终,实在令人唏嘘。




来源:达州晚报